第六节 皇帝暴毙-第2/2页

加入书签
    对于是否出兵,大辽的朝臣们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耶律沙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刘汉乃大辽的门户,唇亡而齿寒,应该迅速派兵前去救援,也煞一煞赵宋的锐气。以萧思温为首的观望派则认为,此次宋主御驾亲征,来势汹汹,不可小觑,故不宜草率出兵,不如先观望,摸清宋军实力,到了危机关头再出兵营救,必能一举取胜。龙榻上的耶律璟面无表情地听着两方辩来辩去,不耐烦地一挥手,说道:“都别吵了,烦死了!朕已有主意了。朕要挂帅亲征!”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惊的鸦雀无声。不说这次以援救的形式出兵刘汉需不需要皇帝亲征,就是耶律璟这日渐衰弱的身体也是极不合适的。无奈不管大臣们怎么劝说,耶律璟决心已定,甚至把两个不依不饶的大臣拖出去杖责。最后,他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任命主战的耶律沙为征南兵马都统,又钦点了萧思温、高勋等一干北南重臣,率十万辽兵,计划五日后出兵援汉。虽然明知皇上胡闹,但是负责契丹兵马的萧思温半点也不敢怠慢。皇上亲征,事关重大,除了十万精良的骑军兵甲外,他又精心挑选了三万禁军,组成御账亲军,专门负责皇上的宿卫。亲征期间,上京大小事宜由北院大王耶律休哥统管,韩匡嗣和韩德让父子留守上京。一切安排妥当后,五日后耶律璟率蕃汉文武臣僚在承天门以青牛白马祭告天地、圣祖,率领着人马浩浩荡荡驶出了上京。

    关于亲征,耶律璟有他自己的想法。登基十七年来,他只亲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就是应历七年后周攻打刘汉之战,那时候赵匡胤正是周主柴荣的水路部署长。那场战役最终以大辽的失败告终,后周速战速决,不仅收复了边界城邑三州,甚至一度兵临幽州。若不是周主柴荣忽然染病去世,幽州鹿死谁手尚且不知。享受了几年的太平盛世后,耶律璟自诩功盖祖先,唯独这场战败令他觉得美中不足。因此这次他坚持亲征,就是想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再添一笔。只是他嘴上豪迈,行动上却不见魄力,一路边走边玩,十万大军走了整整三天才刚刚到距离上京两百多公里的怀洲。待到了怀州,他又想起几个月前行营放饮的日子,秋猎之心又起,竟驻跸下来,连同军马和随臣在怀州安营扎寨,过起了白天行猎,夜晚豪饮的生活。而此时,宋军正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短短几天已经逼近太原城。

    萧思温等一干臣将本就不赞同御驾冒进,见皇上停步不前,虽沉迷于游猎,倒也不阻拦。只是可怜了刘汉派来的迎接使臣,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整日跪在皇上的御帐前,请求尽快行军前去支援。耶律璟正在兴头上,怎么会听他的谏言。那使臣没有办法,竟想出以死相求的方法。耶律璟也不与他纠缠,派人绑住了使臣的手脚,严加看管,每日还好酒好肉的好生地伺候着。这使臣生也不得,死也不得,唯有每日唉声叹气,一旁辽臣看了也都哭笑不得。

    耶律璟在怀州一住就是十天,最后连萧思温也开始着急了。他派出去的探子回来禀报说,宋军已经将太原城团团围住,日夜攻打,赵匡胤亲临城下督战,据说更要决汾河灌城。若赵宋真的攻破太原城,再一鼓作气转向幽州,到时候就麻烦了。

    萧思温一边听探子的汇报,一边聚精会神地研究地图,忽见高勋忽然慌慌张张地闯入,只见他神情惊恐、面色苍白,身体似乎已经站不稳当。看到高勋的样子,萧思温心里奇怪,忙起身问道:“高大人,深夜来访,有何要事啊?”

    高勋咽了一口吐沫,让自己冷静下来,向一旁的探子看了一眼,没有吱声。萧思温明白高勋的意思,一摆手将探子支开,说道:“高大人,这里只有你我,但说无妨。”

    高勋直勾勾听着萧思温,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拍的东西一样,颤抖着说:“萧相,皇上...皇上…他…他,驾崩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