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宋书-第2/3页

加入书签
    当然,这两个选择其实都有一定好处,前者现阶段能利益最大化,后者能养名,只是我这小倒霉蛋孩子,还需要什么名声,是小钱钱不够可耐么。于是乎,后者刘义符想了想,就没考虑了,孔方兄到手上那才是硬道理。

    只是让他没料到的是,就是因为面子工程没好好做,这件事能让他后悔不迭,说到底政治家哪能不做面子工程的。以至于后世的史官挖出了刘义符这段经历后,兴冲冲地把这段经历当做皇帝黑历史记录了下来,好你个皇帝小小年纪就不学好,竟然跑去掺和低贱的商事。

    小刘同志也在后世史书里留下了:“与民争利,获訾财无数”的黑历史记录。

    当然,小刘同学也不知道多久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实际上,因为自家老爹自己也算个公众人物了,一言一行,总会被有心人留意下来……

    现在的史官和不管你什么春秋笔法,也没有唐太宗那种和史官硬刚,开皇帝看自己起居注的先河,史官有什么东西可都是秉笔直书,从不整幺蛾子的。

    历史上,北面魏国的崔浩就因为史书写得过于老实,把作为游牧名族的鲜卑族做的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写得清清楚楚,什么自己祖上某个皇帝娶了自己的漂亮儿媳啦,某个皇帝娶了自己的漂亮小姨啦,某个皇帝打了胜仗下令屠城啦……诸如此类。给人苦茶子给扒得干干净净,这特么皇帝能不恼怒么,是,没错,我祖宗缺德事干的是多,但你个龟孙这样写,真的有在乎我这个皇帝的感受么?

    崔浩就因此被皇帝砍了脑袋,当然崔浩死了被诛九族,连同其他士族一并被株连,这其中也有皇帝在借题发挥,从而来打压北方日益抬头的门阀士族,不必说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咱先不表……

    ……

    临行前,刘义符索性也不假刘三口来问对方问题了,靠不住刘三了,问问题直接自己上:

    “张东家是益州人么?”

    “仆是荆州人氏,只是家里世代在蜀行商。”胖掌柜愣了愣,倒也没隐瞒。

    刘义符想了想,感觉对方没有什么荆州那边的口音啊,官话很标准嘛,自家便宜老爹在家的时候,有一些荆州士人会来东府拜访,有不少人常年在荆州生活,多多少少都会带着荆州口音,但这个掌柜的金陵雅言却非常标准,倒是颇为少见。

    刘义符转念之间就思量了很多,于是自己就随口应付道:

    “蜀地,可不太平啊。”

    胖掌柜笑笑“郎君放心,仆与谯纵没有任何关系,纵使有,作为商人来说,也只能是仇人关系,现在益州脱离我大晋,商路不通,仆等蜀商大多厌恶之,怎会和彼等伪朝有关系,不若仆也不会将商号搬到建康。当然,若郎君不信,两天以后钱货两清,仆不打扰就是。”

    胖掌柜一发直球打过来,直接把刘义符打的有点懵逼,他还在想事情,所以也是信口说的,当然心中也未尝没有那点顾虑,然后这点小心思驱使着他不假思索的把话给吐出来,吐完后刘义符就觉得要遭。

    果不其然,对方貌似有点生气了……

    ——————

    PS.解释一下开头关于那个太宗的庙号,我这么定也有自己的考虑,原本历史上的刘义符因为被废,只有一个少帝的谥号,莫得庙号,而在古代称呼一个皇帝的全号往往是庙号加谥号的顺序,刘裕的全号是刘义隆追封的,高祖武皇帝,汉代的全号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发端,所以皇帝追庙号和谥号还算比较守规矩,但三国时期从魏国开始,整个庙号系统就开始乱了,曹操庙号是太祖,曹丕的居然是高祖,然后曹睿来个烈祖,甚至曹睿这个烈祖还是自己活着的时候,迫不及待给自己安上去的,简直让后人笑掉大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