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好面子的咸丰-第2/2页

加入书签
  杨烜虽称越王,却并未另立旗帜,仍然托庇在太平天国名下。咸丰也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杨烜在玩“缓称王”的把戏。

  但满清王朝以礼治国,把名分看得比什么都重。既然杨烜没有出格,咸丰就觉得面子上好过一些,心里稍感放松。

  我们身为现代人,所处文化环境不同,很难理解当年的咸丰为什么把面子看得这么重。

  譬方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仓皇“北狩”。后来,和议已成,局势缓和,咸丰却至死都不愿回銮。

  当时,英法公使坚持要面见皇上,亲手递交国书。这属于国际外交惯例,本来无可厚非。

  但在当时中国人的外交观念里,华夏为天朝上国,洋人皆为夷狄,华为上,洋为下。所以,洋人面见中国皇帝,必须下跪,施以臣下对君上的大礼。

  洋人当然不肯。乾隆年间,英国派马嘎尔尼公爵访问清国。当时,满清国力如日中天,马嘎尔尼尚且不肯下跪。英法联军乃得胜之师,攻破了北京,又怎么可能会向咸丰下跪呢?

  为了避免与洋人见面,咸丰皇帝主动提出修约建议,竟提出放弃关税,以换取洋人不在北京常驻公使、不当面递交国书。

  当时,关税收入已达五百万两银子,且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率逐年上涨。放弃这笔银子,也将使华夏手工业、农业彻底失去保护。

  幸亏当时的两江总督何桂清,江苏巡抚薛焕,上海道台吴煦等人都反对放弃关税,洋人也不同意,咸丰才最终作罢。

  无奈之下,咸丰便留在承德不肯回京,避免与洋人见面,能拖一天是一天,最终死在了热河行宫。

  咸丰为了避免礼仪上的难堪,竟然甘愿放弃关税,其好面子、其昏聩,由此可见一斑矣。

  尽管黑旗军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但只要黑旗军不独立,咸丰面子上就好受一些,就会继续优先打击太平军。

  只是,令咸丰恼怒的是:两广总督叶名琛没有殉节;广东巡抚柏贵身为八旗子弟,竟然甘心投降,毫无廉耻;广东陆路提督陶煜更是可恶,竟然倒戈投降,帮着黑旗军打清军!

  这三个家伙可都是封疆大吏呀,又都是饱学之士,朝廷对他们也不薄。他们不殉节也就罢了,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呢?

  黑旗军在岭南坐大,咸丰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便问底下的军机大臣,说道:“你们怎么看这封奏折?”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