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江边1游-第2/3页

加入书签
终于到了地方。这里是嫩江的西岸。站在这荒凉的岸边遥望着城市中朦胧的高楼大厦。从北到南久久的遥望着,可惜在这阴霾欲雨的天气里看到的只能是朦胧的景色。收拢视线,平静的江水缓缓的向南流去。那低矮的水面,波澜不惊的安逸就像这里的人们一样安守田园,怡心自乐。

取出手机拍些照片也不枉此行。但阴沉的天气使镜头里什么也看不清,只是朦朦胧胧的拍了几张。

不知是谁在采摘柳蒿牙。在简欣的记忆里这是一种稀有的野菜,听很多人讲了无数次,说是怎样的好吃,但一次也没认真的看过。早市的市场里到了这个季节也有人卖过,只是带着好奇从那里瞄上一两眼便走过去。而今到了采摘的时候竟然是一种朦胧中的一塌糊涂,即熟悉又陌生。看了几遍别人采摘的柳蒿芽才知道原来是这个样子。紫红色的挺实的茎杆,比柳叶还窄的叶子。

新长出来的绿叶有些淡黄的颜色,以便同下面浓绿的老叶区分。掐下了嫩叶,一点点的积攒着。逐渐的也掐了一大把。赶紧呼喊着小闫装进他的塑料口袋里。越来越有兴趣,顺着略高的地面走着掐着,茫然间低头走了很远。手里的柳蒿牙实在是攥不住了。扭转头捡着平坦的地面往回走。低头看着脚下的地面,满目的河流石和江沙,还有许许多多的贝壳。

哦,这里原来江水漫过。一种猜想不禁升起,这里漫过江水,那当时的江面该是多么的辽阔。犹如那无极的大海,那该是一幅多么壮阔的景象。

一边走着,一边想着,又发现了有建筑遗迹的地方。那里有残存的砖混建筑碎块,有高粱色的水磨石构件。这里以前一定存在过建筑,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为什么舍弃了呢?是洪水冲塌了这些建筑?这些残砖断壁呢?一定是被附近的农家运回家中做了建筑用料。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这些东西也是很难得到的。

在这荒野中还看见了一株紫色的植物,有将近一米高。不论是茎杆还是枝叶都是混一色的紫。整株的紫色只有微小的差别。这个地方怎么有如此蹊跷的植物,那犹如眼镜片大小桃型的叶子在这荒凉的江边也煞是惹人喜欢。看上去这是木本植物,是一种树木。对于这种奇异的事情不禁巡视起来,猛然间抬头看到远处还有几株相同的植物和它生长在同一条直线上,回过头来在这条线上还有几株依稀生长着。看来这不是野生的,而是人工栽植的。然而现在怎么成了这么一副样子呢?

在广阔的土地上新载种了很大一片树苗,仔细一看是杨树苗。细细的树干只有拇指般粗细,却有一人高了。前者的紫色的树看样子已经没有什么结果了,这片杨树林又会怎样呢?简欣不禁杞人忧天起来。转念一想,两种树木的适应性和成活率是很不一样的。前者不行,后者不一定不行吧?

过了很长时间经理和钟宇的车才到。经理下了车微张着嘴显示着笑容,本来有些小的眼睛又眯了起来。标志性的圆鼻子头向下耷拉着。不知是歉意还是通报:“车堵在三环了,过不来。”堵在了三环?市里的交通竟有了三环的称谓?在这个小的有些捉襟见肘的城市还需要三环的划分?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在印象里骑着自行车半个小时可以从东骑到西,也可以从北骑到南。而现在却出现了几环的称谓。现在的市区究竟有多大呢?由于不常出远门只在家的附近行走,还真的不太了解。但从来时的路上看到的确实是以前所没有的。就是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了逛遍家乡的想法,想总归是想,能实现与否就另当别论了。

大队人马到齐后从车上真的下来了四位家属。三女一男。看来经理这次说的是实话,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人马到齐了开始埋锅造饭。年轻力壮的人们开始搭建防雨棚。并在项工的授意下把几箱啤酒埋在了江边挖好的坑里,然后引进了江水。让嫩江这个天然的冰箱去消融带来的余热。那些闲暇无事的女人们被打发去采摘柳蒿芽。正在看热闹的简欣也和另两个男人被发配去了采摘的队伍。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带了一个方便兜,省得采摘够了一把就没地方放了。有了上次的经验,直接奔了高地。不知什么原因一滩滩的小丘样的高地的土质好像肥沃些,长着茂盛的植被。猛然的意识到这里没有被江水冲涮过,也就是说在江水泛滥时没有侵蚀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