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流构造假说的提出者认为,这一假说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将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的机制,而且还在解释所观测到的所有构造现象上具有内在的协调一致性。不过应该看到,他们对许多构造现象的解释还是很初步的。例如,前已提及,迈耶霍夫等列出了54种向东迁移的构造现象,笼统地指出这与地球自转有关,但未作深入的机制分析。涌流构造的触发机制是地球收缩引起的岩石圈塌陷。地球收缩引起岩石圈塌陷的可能性和强度以及地球收缩与地质旋回的相关性等也是涌流构造假说还须深入解决的问题。虽然还不能说涌流构造假说已很完善,但它对板块构造假说的批判和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确实是有启发性的。
1.5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的思想由来已久。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1620)指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吻合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地理学家斯奈德(Snider,1858)在《地球形成及其奥秘》一书中,用欧、美两洲古生代煤层中化石的相似性作为依据,首次把大西洋两侧大陆加以拼合。美国学者泰勒(Taylor,1910)指出,欧亚、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移动,是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和褶皱山系的原因。
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Wegener)将这些简朴、零散的大陆漂移思想加以发展,在其1912年的“大陆的生成”和1915年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系统地论述大陆漂移问题,创建了大陆漂移说(Wegener,1929;Wegener,1966;Wegener,2001)。
魏格纳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洋底上。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所有大陆曾经结合成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Pangaea);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叫做泛大洋。中生代开始,联合古陆裂解、分离,产生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分离出的碎块逐渐漂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而泛大洋则收缩为现在的太平洋。魏格纳用图解表示的过去大陆的位置与20世纪50年代以后根据崭新的资料得出的模式异常类似。为发展大陆漂移说,魏格纳利用了现代植物和化石的分布;古代冰川作用在现代热带地区的一些地质证据;尤其是海洋对面两岸海岸线的对称相配,如南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就是相配的。魏格纳还认为,年轻的海床比老海床浅;大陆漂过海盆犹如木筏漂过大海。这些都可与现代板块构造学说对照。
魏格纳的观点与现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区别,可用加里福尼亚地区的运动加以说明。魏格纳(1924)把加里福尼亚看成一块薄的裂片,离开它的母体向北美东南方向漂移,它犁过下地壳,使下加里福尼亚变得弯曲,并沿着加里福尼亚海岸基底凸起。板块构造学说则认为,是两个厚板块彼此在圣安德烈斯断裂和加里福尼亚湾作剪切运动,下加里福尼亚是沿着位于主要板块边界邻近的次级断裂的延伸,不是受到挤压。
移动大陆的原动力是什么?根据大陆漂移的方向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自地球的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如原来聚在南极的冈瓦纳古陆分离后逐渐北漂;另一趋势西漂,如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在其西缘形成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系,在其东缘形成一系列群岛(如亚洲、澳大利亚东缘的群岛)。魏格纳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主要是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西漂的力源于日、月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离极力则来自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计算表明,这些力的数据确实太小。虽然魏格纳强调,小的力如果长期作用也可能移动大陆,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力都不足以克服对大陆运动的摩擦阻力。因此,杰弗里斯(Jeffreys,1929)在其《地球》一书中有力地指出,大陆漂移说在理论上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1.5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的思想由来已久。英国哲学家培根(Bacon,1620)指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吻合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地理学家斯奈德(Snider,1858)在《地球形成及其奥秘》一书中,用欧、美两洲古生代煤层中化石的相似性作为依据,首次把大西洋两侧大陆加以拼合。美国学者泰勒(Taylor,1910)指出,欧亚、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移动,是形成环太平洋岛弧和褶皱山系的原因。
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Wegener)将这些简朴、零散的大陆漂移思想加以发展,在其1912年的“大陆的生成”和1915年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系统地论述大陆漂移问题,创建了大陆漂移说(Wegener,1929;Wegener,1966;Wegener,2001)。
魏格纳认为,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洋底上。在中生代以前,地球上所有大陆曾经结合成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Pangaea);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叫做泛大洋。中生代开始,联合古陆裂解、分离,产生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分离出的碎块逐渐漂移到目前所在的位置,而泛大洋则收缩为现在的太平洋。魏格纳用图解表示的过去大陆的位置与20世纪50年代以后根据崭新的资料得出的模式异常类似。为发展大陆漂移说,魏格纳利用了现代植物和化石的分布;古代冰川作用在现代热带地区的一些地质证据;尤其是海洋对面两岸海岸线的对称相配,如南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就是相配的。魏格纳还认为,年轻的海床比老海床浅;大陆漂过海盆犹如木筏漂过大海。这些都可与现代板块构造学说对照。
魏格纳的观点与现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区别,可用加里福尼亚地区的运动加以说明。魏格纳(1924)把加里福尼亚看成一块薄的裂片,离开它的母体向北美东南方向漂移,它犁过下地壳,使下加里福尼亚变得弯曲,并沿着加里福尼亚海岸基底凸起。板块构造学说则认为,是两个厚板块彼此在圣安德烈斯断裂和加里福尼亚湾作剪切运动,下加里福尼亚是沿着位于主要板块边界邻近的次级断裂的延伸,不是受到挤压。
移动大陆的原动力是什么?根据大陆漂移的方向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自地球的两极向赤道的离极运动,如原来聚在南极的冈瓦纳古陆分离后逐渐北漂;另一趋势西漂,如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在其西缘形成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系,在其东缘形成一系列群岛(如亚洲、澳大利亚东缘的群岛)。魏格纳认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主要是向西漂移的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西漂的力源于日、月引力所产生的潮汐摩擦力;离极力则来自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计算表明,这些力的数据确实太小。虽然魏格纳强调,小的力如果长期作用也可能移动大陆,但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力都不足以克服对大陆运动的摩擦阻力。因此,杰弗里斯(Jeffreys,1929)在其《地球》一书中有力地指出,大陆漂移说在理论上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