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沉思了一会儿说:“有这个可能性,只要把阿坤和小六子处理了,把王卫送到监狱里,那就没有人知道黎敏发还活着。看来我们又要去云南了,那辛苦王平和李俊辉,你们俩再去一趟云南吧。”
俩人起身立正道:“是,我们马上准备出发。”
卢红江这时却说:“等等,你们先去省第四监狱问问王卫,再去云南。”
于冬说:“老卢,你怀疑王卫知道一些情况,但他没有说?”
“是的,我不仅怀疑他没有说,我还怀疑王卫有可能就是黎敏发。我看了一下王卫的身高、年纪都和真的黎敏发差不多,而且现在王卫是孤身一人,家里没有任何亲人,无法确定他就是王卫本人。”卢红江说。
“卢队,我们已经查过王卫的DNA报告了,他的DNA与他哥哥的,还有黎汇峰的都匹配不上。不过问问他一些情况,也好,至少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当年的一些事情。”王平说。
“不论如何,你们都先去四监见见王卫,然后再去云南。”卢红江说。
“好的,卢队,我们这就去。”王平和李俊辉回道。
从王卫处得到的信息,黎敏发的确身高与王卫差不多,但是没有得到更多的其他信息。王平与李俊辉出了第四监狱之后,便前往云南。
黄宇光和贺辉在马婕家里,将王平带回的照片,给刘桂芳看。刘桂芳接过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把照片放在桌上。然后从一个快递袋里拿出一张照片,她把照片递给黄宇光和贺辉,对他们说:“这是今天刚收到的,怕你们有急用,就让我儿子从家里翻出来,寄了过来。”
刘桂芳的照片上一共有六个人,五大一小,站在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门口。照片是彩色的,由于年头有些久了,照片有些发白褪色。但还是非常清楚地看出照片中的人,照片背面写着:“摄于1992年9月10日,教师节,地址: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美国米勒夫妇领养中国男孩吴恺纪念。”
刘桂芳指着照片从左到右分别介绍:“这是我,这是王玉娟,是我妹妹福利院的老师,这就是吴恺,右边三位分别是:米勒先生和夫人,以及蔡翻译。
我看了你们这张照片中的小男孩,和我这张照片的应该是同一个人。我虽然和他相处了只有一个月,但是我还是认得出来的,他就是吴恺,你们说他原名叫黎汇峰?”
黄宇光和贺辉认真看了看两张照片上的男孩,的确是同一个人。吴奎恩的身份,得到了刘桂芳的确定,俩人有点兴奋,连声说感谢。
刘桂芳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这个妹妹啊,真是糊涂。当年怎么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呢,现在还连累了自己。我们父母当年在上海和H市开设儿童福利院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没有父母和亲人的小孩,有依靠,有人管,让他们也可以健康成长,受到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为了争什么名,什么利啊,为了一点钱,却要弄个鱼目混珠。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这么多人。”
刘桂芳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马婕递了纸巾给刘桂芳擦眼泪,马婕自己也跟着哭了。黄宇光和贺辉俩人,在旁劝慰了一番。
刘桂芳收起了眼泪,说:“让两位警官见笑了,请喝茶啊。”
黄宇光连说:“哪里,哪里。这是人之常情嘛。毕竟您妹妹走了,有些事情也不能怨她,只是事情做得的确有些欠考虑了。但是当时她有她的无奈,她还是为了福利院嘛。”
刘桂芳说:“她啊,就是太好面子了。如果当初跟我商量一下,可能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毕竟是姐妹,我能不帮她吗?”
黄宇光好奇地问:“刘院长,您说这两家福利院是你们父母开的?能说说是怎么一个故事吗?”
刘桂芳缓缓道来他们家庭的故事:“我的爷爷刘锦斋当年是上海造纸大王,民族资本家。44年死的,他死了之后,我父亲接管了家里的生意,解放后54年实施公私合营,我父亲就把公司直接卖给政府了。而他自己一直从事慈善,当年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和H市的东湖儿童福利院,都是外国人开的。解放前我父亲把它们给买了下来,由自己管理。我们家里没有兄弟,只有两姐妹,父母在死之前,对我们说如果我们不想管理福利院,就把它交给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俩人起身立正道:“是,我们马上准备出发。”
卢红江这时却说:“等等,你们先去省第四监狱问问王卫,再去云南。”
于冬说:“老卢,你怀疑王卫知道一些情况,但他没有说?”
“是的,我不仅怀疑他没有说,我还怀疑王卫有可能就是黎敏发。我看了一下王卫的身高、年纪都和真的黎敏发差不多,而且现在王卫是孤身一人,家里没有任何亲人,无法确定他就是王卫本人。”卢红江说。
“卢队,我们已经查过王卫的DNA报告了,他的DNA与他哥哥的,还有黎汇峰的都匹配不上。不过问问他一些情况,也好,至少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当年的一些事情。”王平说。
“不论如何,你们都先去四监见见王卫,然后再去云南。”卢红江说。
“好的,卢队,我们这就去。”王平和李俊辉回道。
从王卫处得到的信息,黎敏发的确身高与王卫差不多,但是没有得到更多的其他信息。王平与李俊辉出了第四监狱之后,便前往云南。
黄宇光和贺辉在马婕家里,将王平带回的照片,给刘桂芳看。刘桂芳接过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把照片放在桌上。然后从一个快递袋里拿出一张照片,她把照片递给黄宇光和贺辉,对他们说:“这是今天刚收到的,怕你们有急用,就让我儿子从家里翻出来,寄了过来。”
刘桂芳的照片上一共有六个人,五大一小,站在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门口。照片是彩色的,由于年头有些久了,照片有些发白褪色。但还是非常清楚地看出照片中的人,照片背面写着:“摄于1992年9月10日,教师节,地址: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美国米勒夫妇领养中国男孩吴恺纪念。”
刘桂芳指着照片从左到右分别介绍:“这是我,这是王玉娟,是我妹妹福利院的老师,这就是吴恺,右边三位分别是:米勒先生和夫人,以及蔡翻译。
我看了你们这张照片中的小男孩,和我这张照片的应该是同一个人。我虽然和他相处了只有一个月,但是我还是认得出来的,他就是吴恺,你们说他原名叫黎汇峰?”
黄宇光和贺辉认真看了看两张照片上的男孩,的确是同一个人。吴奎恩的身份,得到了刘桂芳的确定,俩人有点兴奋,连声说感谢。
刘桂芳叹了一口气,然后说:“我这个妹妹啊,真是糊涂。当年怎么能够做出这种事情来呢,现在还连累了自己。我们父母当年在上海和H市开设儿童福利院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没有父母和亲人的小孩,有依靠,有人管,让他们也可以健康成长,受到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是为了争什么名,什么利啊,为了一点钱,却要弄个鱼目混珠。不仅害了自己,还连累这么多人。”
刘桂芳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马婕递了纸巾给刘桂芳擦眼泪,马婕自己也跟着哭了。黄宇光和贺辉俩人,在旁劝慰了一番。
刘桂芳收起了眼泪,说:“让两位警官见笑了,请喝茶啊。”
黄宇光连说:“哪里,哪里。这是人之常情嘛。毕竟您妹妹走了,有些事情也不能怨她,只是事情做得的确有些欠考虑了。但是当时她有她的无奈,她还是为了福利院嘛。”
刘桂芳说:“她啊,就是太好面子了。如果当初跟我商量一下,可能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我们毕竟是姐妹,我能不帮她吗?”
黄宇光好奇地问:“刘院长,您说这两家福利院是你们父母开的?能说说是怎么一个故事吗?”
刘桂芳缓缓道来他们家庭的故事:“我的爷爷刘锦斋当年是上海造纸大王,民族资本家。44年死的,他死了之后,我父亲接管了家里的生意,解放后54年实施公私合营,我父亲就把公司直接卖给政府了。而他自己一直从事慈善,当年上海浦南儿童福利院和H市的东湖儿童福利院,都是外国人开的。解放前我父亲把它们给买了下来,由自己管理。我们家里没有兄弟,只有两姐妹,父母在死之前,对我们说如果我们不想管理福利院,就把它交给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