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讲课-第5/7页

加入书签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么设定也是为了变成修行文明的时候比较方便写。)

    这些将来都是人道汇聚最为复杂的地方,你若是不养成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将来毕业后没有任何经验的你们贸然进入其中很有可能会碰到头破血流。

    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只有自己的视野足够开阔才能准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在将来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读史使人明智,这可不是一句虚言,而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读史还能解决许多问题,就比如说本朝的政策,朝堂上诸位大臣就经常能够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好了,课程过半,接下来是如同往常一样的自由提问时间,如果遇到拿不准的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话音刚落,那个名叫静兰的女子就站起来提问说。

    “姜博士,你曾经说可以从人道、人欲的方面来理解历史,可是三年来你从未在课堂上讲过这一方面,可否给我们说明一下。”

    姜恒宇听到后点了点头,示意提问之人坐下后开始回答。

    “之前之所以不在课堂上讲这一点是因为这套理论还属于初创,仅仅是我一家之言。

    既然今天是在金陵学宫最后一节课了,那么我就举例说明一下,可以给你们当成一些意见参考下。

    太祖曾有言,千人千面、万人万思,百行千业,**万千,此皆为人道矣。

    人道汇聚则为文明,构成如今之天下。

    天道不易而人道常易,只因人心思变。

    在我看来人道、人欲是相辅相成的,既是相辅相成那么自然会相互影响。

    从大方面说,整个国家就是所有人道的汇聚,可以比作一座建筑。

    而建筑最重要的是地基,若是地基不打好,那么上面再华丽也无济于事,总有崩塌的一天。

    纵观历朝历代,大多都只是重视一些重要城市,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皇权不下乡。

    那么朝堂上有了利民的政策后到了下面也不会落实多少,可以概括为吏治难清。

    最好的例子就是宋代王安石的变法,在当时青苗法绝对是一项利民的好政策,可经由那些贪官污吏就变成了害民之法。

    所以本朝才会重视吏治,再加上乡下宗族族长、村长的选举都会向地方政府报备,而地方政府若是贪墨无度也会被各大族长联名告到上面去。

    这就是从人道的角度来看历史。

    至于人欲的角度那就更简单了。

    有一句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一句话是上行下效。

    意思就是不好的风气都是从上面开始带起来的,毕竟自下而上的不良风气很容易就会被吹灭。

    所以太祖才会把无为而治中把止欲二字提出来,越是身居高位者九月要止住私欲。

    就拿明朝举例。

    太祖起兵时那些贪官污吏、王公贵族想到明朝会灭亡吗?

    不会,其实能够贪到也是一种本事,都可以算的上是聪明人。

    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权势、财富都寄托于国家的安稳之上吗?

    他们自然是知道的。

    可自嘉靖朝起逐利之风开始在朝堂之上盛行。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拿一些无关紧要,但自上而下的影响是最可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