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这是个明媚、清冷的早晨,此时已是深秋。一道金色的太阳光从五十层金融大厦的玻璃外墙上划过。
新街口钟楼上的铸铁摆钟敲打了四下。杨湜抬头看了一眼,现在是早上八点整。他提着一杯奶茶快速走过刚刚亮起绿灯的十字路口。
现年三十岁的杨湜,一有空就会去海陵西路科技馆当解说员,这仅仅是他的副业,一个月工资三千块。每当科技馆里有人好奇问起他的时候,他总会说,当解说员只是为了能有一份正当的职业。
一个月三千块的工资,显然与他一身极为昂贵的西装格格不入。杨湜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探险家,去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朋友。六年前,大学毕业以后,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优越条件,成为了一名专业探险家。
杨湜经常来到海陵路上这一家周氏包子铺买早餐。包子铺的老板娘每次见到都会热情的和他打招呼。这一天早上,包子铺门口上方悬挂着的五十寸大电视上,正播放着一条新闻。
“据悉,昨日凌晨一点左右,在我市东南方二十公里的湖海公园里落下了一块黑色陨石,形状硕大。目前已安全运送至海陵市古化石生物研究院,专家进一步研究称此块陨石有四十六亿年的历史。”
电视上的新闻一转,插播了这样一个画面。海陵新闻台的记者在机场偶遇了正在度蜜月的著名探险家卫斯理夫妇。
海陵新闻台女记者拦下了正在收拾行李的卫斯理,她问:“对于此次陨石坠落事件,想必您已经全面了解过了,不知道您是怎么样的一个看法?”
卫斯理用手捂住嘴巴,咳嗽了两声,又看了一眼身旁的白素,笑嘻嘻的说:“我没有什么看法,我只希望国家能多培养一些有用的科学家,而并非是这些满嘴胡言乱语的科学家。我个人认为此块陨石的历史可能远远不止四十六亿年,又或许这块陨石真的很普通,根本毫无研究价值。”
海陵新闻台的女记者在听到这一番话以后,脸上不禁露出尴尬的神态,立即打了一个圆场,说:“好的,感谢卫斯理先生,希望你妙笔生花多写一些科幻小说,我想一定会大火特火。”
杨湜站在电视机前面,看了好一会,有些晃了神,他站在原地,喃喃自语:“老朋友,没想到你还是这么的心直口快,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见面。我很怀念以前那种谈天说地的日子,而今一去不复返了。”
海陵市科技馆门口的老保安老郭头向杨湜亲切的招招手,说:“杨先生,你还是那么准时。”杨湜冲老郭头尴尬一笑,问:“郭叔,是不是还没有吃早饭?”
老郭头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有些耳背,秋风一吹,别人说话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杨湜快步走到老郭头面前,将奶茶和四个肉包子递给了他,老郭头连忙拦住杨湜的手,推脱不要。杨湜趁着他不注意,直接将东西扔到他身后的桌子上,还给他兜里扔了一包红梅烟,这个是老郭头最喜欢抽的香烟。
杨湜刚要转身离去,老郭头直接拽住了他,笑意盈盈的说:“哦!对了杨先生,早上七点多的时候,有两个穿黑皮衣的男人来到我这里,亲手交给我一个信封。”
老郭头反复摸了摸身上的口袋,翻了翻兜,蹲下身去在一堆快递包裹里来回的翻找。找了半天,最后在桌子上的一堆报纸下翻出一个信封,脸上露出十分欣喜的表情,
交给杨湜,说:“喏,就是它了,上面有字,是给你的。”
这是一个泥金面的信封,材质是棕色牛皮纸,在信封上有四个字:“杨湜亲启。”杨湜半信半疑从老郭头手里接过信封,说:“这年头谁还会用这种方法写信,这字体还是用毛笔写的小楷,不仅奇怪,还很古老。我有好多年没有遇到这种事情了。”
老郭头笑了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分明是个文化人,只不过有一些传统而已。”杨湜搭腔,说:“什么年代了,为什么不打电话,发个信息也比这个强。”老郭头叹了口气说:“也许,他根本就不会用手机,只会写字呢。”
杨湜点了点头,然后撕开信封。从信封里取出来一封信,信纸是上好的古笺,还有一股浓浓的杏花香味,随风扑面袭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