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策煜猛地从陶姜身上抬起头,所有**立如潮水般退去。陶姜体谅的拿过外袍裹在他身上,褚策煜拧拧她的脸蛋,说:“你先睡,别等我了。”陶姜很知情的应下,褚策煜按着没让她起来,自己穿好衣服开门出去了。
陶姜看着他关门出去,翻身仰面躺在床上,盯着绣着百子图的帷帐发呆。这幅帷帐她绣了好几年,方家人丁不旺,肖慕是个孤儿。陶姜看得出来,他心里是非常渴望大家庭的温暖的。陶姜想,嫁给他后,要生三男二女五个孩子,让方家热热闹闹的,让肖慕的心里也能热热闹闹的。
身边的嬷嬷给她找了这个图样,陶姜从十四岁就开始绣。那时候女红不好,人小坐不住,她绣绣停停,好几年都没什么进展。随着她年岁渐大,家族朝堂的事懂得多了,陶姜多次试图说服肖慕科举,或是让方竞之替他谋个差事。肖慕别的事都对她言听计从,可每每谈起这个,却非常坚定的拒绝。陶姜侧面让姑母探过姑父的口风,没想到方竞之对肖慕的决定非常支持。说家里的田产铺面足够他们过日子的了,肖慕出自旧臣之家,和褚策煜又有这层关系,就是进了朝堂也是被压制,何必费那个辛苦。
这下彻底断了陶姜的念想,她一边舍不下和肖慕青梅竹马的感情,一边又不甘心做一个白身的妻子。那幅百子图帷帐她绣了停,停了又绣,迟迟完不了工。
大周的姑娘没有十二三岁就成亲的习俗,尤其贵家小姐们,精挑细选的还要更晚些。但一般十五六岁定亲,十**成婚是惯俗。可陶姜到了十六岁,身边的贵家小姐们定亲的定亲,完婚的完婚,她和肖慕的婚事却久久定不下来。陶占昂是一方诸侯,陶姜作为陶家长女,她的婚事牵动着皇子的势力。当时还是宛嫔的宛妃试探过元启帝的口风,希望这门亲事在皇帝跟前过了明路,可元启帝明明知道宛嫔的意思,却迟迟不肯吐口。宛嫔那时不得宠,莫说是侄子,就是自己的儿子她也不敢为他争什么。陶姜和肖慕的婚事就这样耽搁下来,上京城的贵家各自背后有神仙,大家都明白靖安侯长女的婚事是要元启帝点头的。宣王和淮王在元启帝跟前替自己派系的人求娶陶姜,都被皇帝撅了回去。元启帝就这样扣着陶姜,哪边都不放。陶姜就这样等着,她没做错什么,皇帝也不能留着大臣的女儿一辈子不嫁。那时的她很自信,她还有肖慕,就算耗过了标梅,他也会一直等着她。
百子图的帷帐终于绣好的时候,元启帝将她赐婚给褚策煜。陶姜设想过皇帝可能把她给的所有人,唯独没有褚策煜。可是这样的分配,虽然意外却合情合理。元启帝喜欢儿子们斗法,让他们实力相当才有斗的意义。陶姜没犹豫就接下了赐婚的圣旨,她无力反抗也不想反抗。皇子和白身,在陶姜心里的天平是很自然的倾斜。
在陶姜心底最深处,肖慕是她的,永远不会背叛,永远把她放在第一位。即便她几乎亲眼见证了江重夏和他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她依然觉得肖慕对江重夏和她对褚策煜一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多还有一份患难不离的恩情。但是今天褚策煜的话戳破了她的幻梦,肖慕真的已经把她忘了吗?在他心里,那个女孩比她还重要吗?
江重夏,她活的是那么的恣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爱谁就可以爱谁。她是个土匪!为什么她能做的,自己却不能做?因为四时寨吗?因为齐云山、海安帮,还是无冕之王?自己那样百般恳求,肖慕都不愿意为了她去谋个一官半职,现在却轻而易举为了江重夏背叛家族、兄弟。他不是清高不入仕途吗?为了那个无冕之王吗?那她就毁了这个王!
褚策煜快步穿过回廊,边走边在心里琢磨。他在上京、骆河都见过盛玖,那时他是淮王的人。卫安查过他的底细,盛玖是南方人,早年在漕帮谋生。但程起湛信重段玉成,盛玖空有满腹的才华却不得施展。段玉成容不下他,怕他的本事早晚会被程起湛看到,陷害他私吞了帮里的货,逼他自己离开漕帮。盛玖在南方待不下去,只能北上找机会,这才因为广腊事投到褚璋煜门下。褚璋煜死在泾阳后,盛玖悄无声息的没了踪影。褚策煜不是没注意到,只是当时内忧外患,想他不过是个江湖人,褚璋煜都死了,走便走了。盛玖带走江重夏,所有作为都在暗处。褚策煜不知道他和蒋谋还有连儿,琢磨了半天,只当他是到自己这里来找出路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