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加入书签


    隗嚣出身陇右豪族,曾经在新朝为官。当天下人都起兵反王莽的时候,他的族人也起兵反莽。后来觉得隗嚣有文化,就推举他作首领。隗嚣被动造反之后,打出“辅佐刘氏、复兴汉室”的旗号,凭着他的才能发展的不错,很快拿下雍州附近大片土地。后来更始政权进入长安,隗嚣认为汉室已立,就要放弃军队,接受征召去长安做官。手下人不愿意,认为更始政权现在还不稳固,不一定结局如何。

    但是隗嚣不听,于是到长安接受了刘玄的官职。隗嚣被封了个右将军,其他人没有得到什么官职。一段时间之后,那些没得到官职的人不满更始政权给的待遇,想要回老家继续召集队伍。隗嚣怕受牵连,举报了他们。那些人都被杀,其中有隗嚣的叔叔和族人。刘玄因为隗嚣举报有功封他为御史大夫。再后来,更始政权眼看混不下去了,隗嚣先是建议刘玄让位,被拒绝后又计划劫持刘玄东迁。结果计划失败,隗嚣逃回老家。

    回到家后的隗嚣重新起兵,又成为一方势力。刘秀称帝后,隗嚣向东汉政权臣服。

    但是,这一次对刘秀的臣服,却不像上一次对刘玄的臣服。上一次,隗嚣是放弃了地盘,解散了军队,直接进京接受了官职,甚至还为了对刘玄表忠心出卖了族人。这一次,隗嚣却有更多的保留,不去京城,不放弃地盘,不交出军队。这样的臣服,就是名义上称臣,可以牺牲一些利益,实际上在自己的地盘继续为王。

    刘秀对隗嚣非常客气,他希望用尽可能多的善意和封赏,换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达成国家的统一。

    隗嚣在刘玄那里吃过亏,一方面害怕风险,更重要的是他从刘玄的失败,看到了他称王的可能性。他本来没有称王的志向,是刘玄这样的庸人都可以称帝,都把他忽悠的俯首称臣,这些事让隗嚣渐渐生出了称王的野心。

    隗嚣想借助各方独立的势力,为自己割据一方提供可以摸鱼的浑水。他对刘秀称臣,表面谦恭,背地里却搞小动作,拦阻刘秀统一天下的进程。

    当刘秀消灭掉东方的割据势力,要统一西部的时候,隗嚣慌了。他不但拒绝出兵帮助东汉政权攻打在蜀地称帝的公孙述,还想跟公孙述联手对抗东汉。隗嚣手下人也对是不是归降东汉政权意见不一,有见识的人劝他彻底归降东汉;有野心的人希望借着他称王来混前途,所以坚决劝阻他归降东汉政权。

    隗嚣本人在理性上当然知道那些有见识的人说的对,但是,**又让他愿意听那些野心家的话。那些野心家说的话没有见识,但是他爱听。当一个人被**控制了的时候,他的智商就消失了。

    在各方意见不一的情况下,马援给他出了个主意:派人去考察一下两位皇帝,公孙述是真正的王者,就归顺公孙述;刘秀是真正的王者,就归顺刘秀。

    这位马援,在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忠臣良将,最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马革裹尸”是马援的豪言壮语,后来也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成语。

    马援的建议很好,隗嚣采纳了,就派他作使者先后去蜀地和洛阳考察两位皇帝。对于隗嚣来说,这样的考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谁都不想归顺,只想自己作王。之所以同意让马援出使去考察,或许是为了堵住两派意见不同的人之口,别再每天争吵,别再他面前继续说那些听了许多遍的话了。

    但是,对于马援来说,这样的考察意义重大,因为他是认真的,择明君而侍,是臣子必须的谨慎和必要的智慧。如果选错了主人,侍奉一个假王,那么所有的才智、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忠心都没有价值,甚至产生负价值。

    马援先去蜀地,去见公孙述。马援和公孙述本是同乡,俩人关系还挺好。马援以为这次见了老朋友,应该握手言欢,共叙友谊;互相谈论一下分别后的历程,交流一下天下大事。多年不见的老友,应该有更多的成长和体验,见面交谈正是人生一快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