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加入书签


    长平是赵国的地盘,由赵国名将廉颇在这里驻军抵挡秦军。当时的山东六国,数赵**队战斗力最强悍,在战场上和秦军可以过过招。廉颇是经验丰富的名将,能够和白起对阵。由廉颇率领的赵军对阵秦军,虽是在野战中取胜不足,但是防守是没问题的。

    这时候,率领秦军的还不是白起,而是王龁。秦军凭借强悍的战斗力,不断地寻找机会攻击赵军,屡有夺两个堡垒,抓几个俘虏这样的小胜。赵军在廉颇的率领下,高筑堡垒,坚守不出,秦军虽战力强悍,也无可奈何。

    从大的战略角度来看,秦赵这样的对峙,应该算是平手,秦国的小胜对于战局构不成什么影响。赵国占据补给线近的优势,长时间耗下去,秦国一定会因坚持不下去而撤军。

    可是,年轻的赵王沉不住气了,多次责备廉颇畏敌避战。正在此时,秦国拿出千金到赵国实施反间计,散布言论说:“秦国根本不怕廉颇,像廉颇这样胆小,不久就会投降;秦国最怕的就是赵括,如果赵国用赵括为将,秦国就会被打败。”

    赵括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成语“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曾经打败过秦军,破除了秦军无敌的神话。赵括出身将门,从小喜欢读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连他的老爹赵奢也说不过他。在理论上赵奢常常说不过儿子,但是作为名将,他知道战争不是像儿子口中说的那样;战争是在地形复杂、情势多变,真刀真枪的战场进行;而不是在赵括所看的纸上进行。像赵括这样对战场缺少了解,对战争缺少敬畏,只知道纸上谈兵的人如果为将,非吃大亏不可。

    可惜,知子莫如父的赵奢去世了,剩下的人大都不知道到赵括的真本事。以至于从来没上过战场的赵括,名声在外,连秦国都知道了——秦国真有明白人,知道像赵括这样的“名将”来领军,一定会给自己带来胜利。所以他们花钱雇人散布言论,说赵括厉害。

    赵王是个糊涂人,他撤下来老将廉颇,换上了赵括。

    与此同时,秦国悄悄地派白起到前线,担任上将军,指挥军队。

    赵括一到前线,就下令攻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逃走,赵军乘胜追击,直追到秦军营垒。秦军的营垒坚固,赵军不能攻破。就在赵军追击秦军时,白起安排一支军队,截断了赵军的后路;又出动精锐骑兵穿插到赵军中间,切断他们的联系。这样,赵军后路被截断,粮草运不过来,军队又被分割成几个孤立的部分,赵括这才感觉到,战争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老将廉颇在前线坚守三年,与强大的秦军对峙,不分胜负。新人赵括上来,几天的功夫,就把赵军带到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粮草被断,固守待援的困境。

    秦国就像是一只蹲伏许久的野兽,终于等来了猎物,一定要把猎物捕杀,岂肯让他逃脱。秦王亲自下去动员百姓,赐以爵位,征发十五岁以上的人,送往前线,来阻止赵国的援军和粮草供应。

    赵军被困,赵括等不来援军和粮草,断粮四十多天,战马吃光了,甚至杀人吃肉。饿死也是死,赵军拼了死命要冲出去,可是反复冲杀四五次都没有成功。赵括在冲锋中被射死。

    失去主将的四十万赵军只好向白起投降。这一战,白起取得了他从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胜利。他们击败了山东六国当中战力最强的赵军,俘虏四十万赵军。

    白起睁着布满血色的眼睛,看着这些放下武器的战俘。赵军战俘几乎走不动了,连累带饿,缺体断肢的他们互相搀扶。面对手拿利器的秦军,他们没有愤怒,没有恐惧,表情麻木地连眼都懒得抬,或者说已经没有了抬眼的力气。他们现在想的就是能够喝口汤,吃点干粮,然后躺在这荒野地上睡一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