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4章 苏不韦-第3/3页

加入书签
    “那李暠贼子既落得如此结局,苏兄也算是大仇得报!君上泉下有知,定能瞑目安息!苏兄以一己之力,抗奸宦权臣,为父报仇,真是豪杰之士!猛当再敬苏兄一杯!请!”

    敬完酒后,张猛心中暗暗想到:这宦官集团看似一手遮天,可世家大族们植根地方,已是根深蒂固,又岂是宦官们轻易可以剪除的。

    魏郡人李暠在桓帝宦官“五侯”上位的时候,投靠了阉党,担任右扶风美阳县县令。苏不韦的父亲苏谦,则受扶风世家们的推举,坐上了郡中督邮的位置,将李暠查办,送去左校服役。

    后到了桓帝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时,苏谦刚从金城太守任上罢官,而李暠却又被宦官集团提拔到了司隶校尉的位置。

    汉代法律,罢官的太守若无皇帝诏令,不得私入京城。不过能坐到太守任上的本就多为权贵世家,所以多数时候这条法律也就是一纸空文。

    但苏谦这次私入京城偏偏被老仇人李暠当做了把柄,收入狱中,受刑而死。因此才有了十八岁的苏不韦为父报仇的故事。

    挖掘地道入室杀人固然值得称赞智勇,可掘人祖坟向来是要遭受非议的。

    不过苏谦虽非直接因党锢而死,但苏谦和苏不韦毕竟都是正面对抗过宦官走狗的人,于是名声上也得到了党人集团和士族清流的维护。

    先是任城何休将其与伍子胥相提并论,而后能左右士人声望的著名评论家,党人八顾之一的太原郭林宗,又说道:

    “伍子胥不过是借助吴国的强大,攻破了楚都郢城,才能鞭尸楚王,为父报仇;苏不韦却是孤单力薄,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对抗高居卿位的官宦豪强,凭借自己的机谋胆识,用尽了各种办法,不得已下才分骸断首,况且这也间接导致了李暠吐血而亡,犹如借神灵之手将其击毙,岂不是更优于伍子胥吗?”

    自此,士林舆论风向变化,苏不韦的名声形象得到世人抬高。

    想到这里,张猛一面惊叹士族舆论力量的强大,另一方面又想着将来自己若要谋大计,苏不韦这样智勇双全,负有声望,又仍带着任侠气息的豪杰,不正是一大助力?

    更何况,张猛悄悄转首望了一眼,对面末席的那位苏不韦的族侄,与自己差不多大,名叫苏则的少年人。

    心中顿时有了新的计较。

    注:张世平,程远志,武安国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随便取的双名。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