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1章 颍川 上-第2/3页

加入书签
    李冰对这场在后世评论中充满传奇色彩的昆阳之战,倍感期待,怂恿着来讷前去昆阳城外古战场看看。而来讷作为勋贵后裔,也想去瞻仰一番开国大帝的昔日风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自然是双手赞成。

    绕着昆阳城走了一圈,李冰一边听着来讷讲述着整场战役的经过,一边想象着当时的场景。

    终究还是无法理解被王莽新朝42万大军围了十圈的昆阳是如何在万余人的守军下坚守月余,又被刘秀带着三千死士一击而溃的。或许这真的就是所谓位面之子,天命所归吧。

    由于昆阳并没有什么名士,因此两人也未作太多停留,只住了一宿后便继续启程。

    下一站父城虽然也没有什么名士,却有开国勋臣,云台名将冯异的一支后人在此,来讷出于礼节还是得去拜访一番。

    稍稍让李冰觉得奇怪的是,拜访完冯氏后裔,来讷居然又提出前往冯异的墓地前去扫墓祭拜。

    扫墓的路上,来讷对着李冰说道:

    “公清,关于这位冯氏先祖,你可知道还有一个典故流传?”

    “哦,冰虽也听闻过冯将军威名,却不甚了解,不知恭达所言是何故事?”

    “建武三年,阳夏侯曾在回奚受挫于赤眉军。可不久后,他又在崤底的渑池大破赤眉。此战结束,先世祖光武皇帝下诏表扬其先败后胜,并道:“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来我等常用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竟是出自这里。”

    “不错,除此之外,阳夏侯功勋卓绝,为人却是敦厚有礼、谦退不伐。出行与他人相逢,辄引车避道。昔从世祖征战间隙,诸将常并坐论功,独阳夏侯坐树下,不与诸将争功,军中由此号曰“大树将军”。

    “《易经.谦卦》中有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说的就是阳夏侯这样的人啊!此等品质,你我当追思学习,常自省之。”

    “阳夏侯谦虚风范,实为你我楷模!”难怪这来讷要来扫墓,李冰心中想到。

    祭拜完后,来讷又发出一声轻叹:“唉……可惜了。”

    李冰本想问什么可惜了,看到来讷欲言又止,将话到嘴边的问题又咽了回去。

    他知道来讷此人人如其名,向来谨言慎行,既然他不愿意说,自己也不便追问,心中暗自猜测或许是与大树将军冯异有关吧。

    回到父城,两人同样未作太多停留,第二天一早便出发前往郏县。

    其实父城也可以直接通往襄城。但郏县有开国勋贵、两位云台将领臧宫和铫期的族人,并且是有未迁徙封地的直系后裔,这对于来讷来说显然是优先级更高的访问对象。于是两人先去郏县的勋贵世家叨扰了几天,才又折返前往襄城。

    襄城,这里是曾经的天下楷模李膺李元礼的故乡。

    李膺是继“颍川四长”之后,新一代的颍川士子领袖。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将陈寔、荀淑当作师友,“神君”荀淑死后,李膺时任尚书,曾经上表,愿为荀淑服心丧三年,自此名扬天下。

    在第一次党锢前后,李膺作为党人支柱,多次与宦官集团正面交锋,成为了党人三君的有力候选人之一,最终因为蔡邕的评价“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位居党人集团三君之后,八俊之首。

    李膺的故事,两世的李冰都比较熟悉了,在路上倒是又听来讷讲了其他一些有意思的襄城名人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