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政府的财政收支下滑,开始加重人头税的时候,老百姓才会感到苦不堪言。真到这种地步,做了几代鸵鸟的黔首们又不得不卖身到大户人家,以逃避人头税,致使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从另一种层面动摇王朝根基。因此,但凡后期人头税过重的王朝最终成就的都是地方军阀,一如隋末群雄,唐末藩镇。至于像秦朝那样田税重,人头税也重的王朝,自然就落得个群雄并起,举世皆反的下场。
可这也正是让李冰困惑的地方,因为东汉王朝的人头税也不重。徭役是各种人头税中最重的一项,过重的徭役会直接影响农业收成,底层黔首想要免征徭役通常都要花大价钱。若一个王朝大发徭役,对很多百姓而言简直如同灾难。问题是东汉王朝首先就废除了占比最大的材官骑士义务兵役制,其后历代君主又没有修建大奇迹和大工程的癖好。仅这一点,东汉在人头税上就已经远轻于其他王朝了。
难道真因为汉灵帝的一纸诏书就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了?
可这就更让李冰费解了。要知道,东汉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传国196年,抛开已经是诸侯乱世的汉献帝31年,之前的165年中就有147年是灾年,灾次更是多达413次,平均一年就有3次灾害。明章之治以后,从汉和帝到汉桓帝时期,有长达80年的时间几乎是年年灾难不断,且都是影响数百万人的大型水、旱、蝗、地震等灾害。这要搁其他朝代,都不知道灭亡多少次了,可东汉偏偏这么多年都挺过去了。当今天子既然已经彻底平定凉州羌乱,国库开支已然削了一大项,为什么还要增加税收呢?
即便是增加了这些口钱,也不至于数年之后,就弄得九州俱动,黄巾四起,天下皆反吧?就眼前定南乡百姓生子不举的行为来看,张野那什么“活到6岁,就容易活到7岁,降低两岁就会养子不易”的狗屁逻辑,不可能真的推到天子诏令上。
民间最底层黔首的真实负担究竟如何?汉灵帝又为什么玩出这样的作死操作?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当自己去到洛阳,见到这个时代人人喊打的宦官之后,才能窥见一二吧。但愿自己看明白之后,还能有办法对症下药,救自己于将来的水火之中。
注:东汉灾害数据参考的《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可这也正是让李冰困惑的地方,因为东汉王朝的人头税也不重。徭役是各种人头税中最重的一项,过重的徭役会直接影响农业收成,底层黔首想要免征徭役通常都要花大价钱。若一个王朝大发徭役,对很多百姓而言简直如同灾难。问题是东汉王朝首先就废除了占比最大的材官骑士义务兵役制,其后历代君主又没有修建大奇迹和大工程的癖好。仅这一点,东汉在人头税上就已经远轻于其他王朝了。
难道真因为汉灵帝的一纸诏书就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了?
可这就更让李冰费解了。要知道,东汉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传国196年,抛开已经是诸侯乱世的汉献帝31年,之前的165年中就有147年是灾年,灾次更是多达413次,平均一年就有3次灾害。明章之治以后,从汉和帝到汉桓帝时期,有长达80年的时间几乎是年年灾难不断,且都是影响数百万人的大型水、旱、蝗、地震等灾害。这要搁其他朝代,都不知道灭亡多少次了,可东汉偏偏这么多年都挺过去了。当今天子既然已经彻底平定凉州羌乱,国库开支已然削了一大项,为什么还要增加税收呢?
即便是增加了这些口钱,也不至于数年之后,就弄得九州俱动,黄巾四起,天下皆反吧?就眼前定南乡百姓生子不举的行为来看,张野那什么“活到6岁,就容易活到7岁,降低两岁就会养子不易”的狗屁逻辑,不可能真的推到天子诏令上。
民间最底层黔首的真实负担究竟如何?汉灵帝又为什么玩出这样的作死操作?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当自己去到洛阳,见到这个时代人人喊打的宦官之后,才能窥见一二吧。但愿自己看明白之后,还能有办法对症下药,救自己于将来的水火之中。
注:东汉灾害数据参考的《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