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7章 惜别高顺-第2/3页

加入书签
    但这两者是有严格不同的,而东汉这种区别更加明显。正卒,包括戍卒在内,核心还是一种义务服役,这是成年男丁都需要参加的一次偏向劳动性的兵役,可他们不会像材官骑士一样进行系统的军事化训练,即便是戍卒更多也只承担警戒、运送和修缮任务,除非是被动防御性参战,否则一般是不用主动出征,作为一线部队作战的。戍卒完成了劳动性服役之后,由国家安排直接返乡,很少会再次被征召为正卒。与之相反,材官骑士则是一线军队,要参加军事战斗,且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用再服戍卒的劳役,并且随时有可能被征召成为战争主力。

    东汉废除了材官骑士的都试,尤其是废除了内地郡国的常备正规军,使得军、警、民三者的概念区分开来,成为了三个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的体系。这样的一种制度兼顾了对外战争,内部治安和民众生产三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我们今天采用的预备兵役和警备体制,仍然有着东汉兵役制度的影子。可惜却终究没能敌过天灾**,惶惶野心。

    遗憾地是,经过了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结束的数百年乱世,材官骑士这样一种军事制度渐渐消亡在了历史尘埃中,直到唐朝最伟大的军事家李靖重新整理总结了《六军镜》,才使得选士练兵的兵法制度再次焕发出了令世界颤抖的强大战斗力。

    不过由于李唐王朝将募兵权力下放至各节度使,致使职业武夫数量远远超过了地方民众能供养的上限,又爆发出了新的问题。历经五代十国之乱和宋儒理学的兴起后,为防内部再次生乱,这种选卒练兵的屠龙术,被赵宋王朝雪藏起来,极少再流传,国家层面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就此消亡,宋元明清四朝建国之后,政府军的战斗力普遍都不如私军。

    更可笑地是,南宋有个叫陈傅良的人,写了本《历代兵制》,评述历朝的兵制得失,将东汉的这一体系大加批驳,最终导致包括南宋在内的后代王朝,既无法复辟汉唐军制,又无法进行军制创新,各朝最后都在征兵制和募兵制之间做出了各种不伦不类的尝试。

    对材官骑士制度有了更真切认知的高国,暗暗决定,既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汉军的身份,也应当尽力将这份选士练军的制度传承下去,不至于像某些王朝一样,出现空有亿万民众,却无兵可用,无士可战的局面。当然,自己更应该在这北方草原上,让它发挥出应有的光彩,让汉军材官骑士的荣耀再次照亮草原!

    想到这里,趁着酒兴,高国起身向四面的人环视一圈,说道:

    “高兄,各位袍泽,我等去岁之大败,不管是否因为上面与朝中有何龌龊,终究是我汉军之耻辱。我高某今虽只是一个小小曲长,却犹记入伍之日的宣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今吾愿追慕先辈遗风,待有来日,若我为将,当破鲜卑,逐胡儿,立碑塞外,再祭草原英烈!”

    说完,高国满饮碗中酒,向全场拱手道:

    “今日之言,愿与诸君共勉!”

    场中都是热血军人,听完高国此言无不动容,端着酒齐声喝道:

    “破鲜卑,逐胡儿,立碑塞外,再祭草原英烈!与君共勉之!”

    一众人喝完酒后,兴奋之下,又唱起了东汉将士出征时的战歌《马踏燕然》

    “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