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冯广健和施含韵做好准备工作,站到了摄像机前。
一般拍摄新场景、新主题,首先要录个开场,向观众说明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是谁,在哪里,为什么事而来,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即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不能放在字幕里说吗?
不能。
观众选择看综艺,当然是为了观看活色生香的影音世界,如果他们愿意看字,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冯广健作为主持人,首先面对摄像机,向观众介绍今天的嘉宾——施含韵。
这个时候一般会聊些近况,比如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碰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有什么想分享的,看没看过这个节目,诸如此类,就像朋友聊天。
事实上,采访环节是有台本的。
所谓台本,并不是剧本,而是综艺节目的大纲。
就拿开场采访嘉宾来说,其实这并不是嘉宾第一次接受采访。
制作组在更早之前选择嘉宾时,会首先采访他们一次,问题就包括最近的近况,以及节目主题相关的经历等等。
编剧们会找出有趣的内容,编写成台本,交给主持人,等节目开始时,再问一遍。
这并不是欺骗,而是保证节目质量。
如果有人喜欢看综艺,一定会记得,在很多节目的某些环节,主持人一定会握着一沓卡片,那就是台本。
今天节目匆忙,台本并没有准备。
但好在冯广健和施含韵聊了很多,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有趣,什么尴尬。
从所有事件中选择合适的提问,并引导嘉宾用最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主持人的工作。
而保持“合适”和“有趣”,保持对所有嘉宾同样水准的关注和引导,并推动节目进行下去,就是主持人专业水准的体现。
对嘉宾失去关注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把艺人的名字叫错,更恶劣的情况,是把有竞争关系的艺人名字叫反。
这无论是从艺人角度、观众角度、还是主持人本身,都无法接受。
但如果在综艺节目里叫错嘉宾的名字,则好办很多。
挨顿打骂就行。
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
在不受真实受到伤害的前提下,让其他主持人代替艺人,将艺人想做但不能做的事做出来,比如上来给一巴掌,大骂“没睡醒吗!”“清醒一点!”等等。
这样会极大的将错误弥补过去。
毕竟犯了错就要受惩罚,受过惩罚就可以不再追究错误,这几乎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准则。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施含韵第一次上综艺节目。
冯广健作为“观众代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欢迎和吹捧,内心对她的喜欢是1,就要努力表现出7,让观众产生一种“她竟然这么受欢迎”的感觉。
为什么观众会相信这种感觉?
就像网红店会雇佣人来排队,路过的人看到这么长的队伍,下意识就会觉得店里的东西好吃。
事实上,排队不等于好吃,两者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但人类的大脑最不擅长的事,就是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性。
所以会把关系紧密的事下意识当成有因果关系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一般拍摄新场景、新主题,首先要录个开场,向观众说明现在是什么时间,他们是谁,在哪里,为什么事而来,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即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或许有人会问,这些不能放在字幕里说吗?
不能。
观众选择看综艺,当然是为了观看活色生香的影音世界,如果他们愿意看字,为什么不去读书呢?
冯广健作为主持人,首先面对摄像机,向观众介绍今天的嘉宾——施含韵。
这个时候一般会聊些近况,比如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碰到什么奇奇怪怪的事,有什么想分享的,看没看过这个节目,诸如此类,就像朋友聊天。
事实上,采访环节是有台本的。
所谓台本,并不是剧本,而是综艺节目的大纲。
就拿开场采访嘉宾来说,其实这并不是嘉宾第一次接受采访。
制作组在更早之前选择嘉宾时,会首先采访他们一次,问题就包括最近的近况,以及节目主题相关的经历等等。
编剧们会找出有趣的内容,编写成台本,交给主持人,等节目开始时,再问一遍。
这并不是欺骗,而是保证节目质量。
如果有人喜欢看综艺,一定会记得,在很多节目的某些环节,主持人一定会握着一沓卡片,那就是台本。
今天节目匆忙,台本并没有准备。
但好在冯广健和施含韵聊了很多,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有趣,什么尴尬。
从所有事件中选择合适的提问,并引导嘉宾用最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主持人的工作。
而保持“合适”和“有趣”,保持对所有嘉宾同样水准的关注和引导,并推动节目进行下去,就是主持人专业水准的体现。
对嘉宾失去关注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把艺人的名字叫错,更恶劣的情况,是把有竞争关系的艺人名字叫反。
这无论是从艺人角度、观众角度、还是主持人本身,都无法接受。
但如果在综艺节目里叫错嘉宾的名字,则好办很多。
挨顿打骂就行。
并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
在不受真实受到伤害的前提下,让其他主持人代替艺人,将艺人想做但不能做的事做出来,比如上来给一巴掌,大骂“没睡醒吗!”“清醒一点!”等等。
这样会极大的将错误弥补过去。
毕竟犯了错就要受惩罚,受过惩罚就可以不再追究错误,这几乎是所有人类的共同准则。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施含韵第一次上综艺节目。
冯广健作为“观众代表”,一定要表现出极大的欢迎和吹捧,内心对她的喜欢是1,就要努力表现出7,让观众产生一种“她竟然这么受欢迎”的感觉。
为什么观众会相信这种感觉?
就像网红店会雇佣人来排队,路过的人看到这么长的队伍,下意识就会觉得店里的东西好吃。
事实上,排队不等于好吃,两者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但人类的大脑最不擅长的事,就是区分相关性和因果性。
所以会把关系紧密的事下意识当成有因果关系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