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大学生活-第2/4页

加入书签
交完费就准备去宿舍了,因为志愿者学长说距离比较远,走路要半小时,我就排队等车了,有两辆车接送,听说都是学校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名字叫做理工一号,理工二号。好巧哦,因为我也是车辆专业的学生,看来学这专业还是有点用嘛,我不禁暗自高兴。车上有十几个座位,没有玻璃和门,就像观光车一样,是靠电力驱动的,起步很平稳,速度还算可以,几分钟就到了宿舍楼下。

我拒绝了学长送上楼的好意,自己快速的找到了宿舍,里面已经有两个室友了,他们是本地的,我是第三个到的,只剩一个同学没到了。他们一个比较白瘦,一个比较敦实,都是一米六几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比较好相处的人,聊了一会,就知道了他们一个是和我一个班级的,另外一个则是同学院的,他俩还是中学同学,真是有缘。我自己下楼领取了枕头被子,铺好床后,也出去熟悉校园了,知道了大致的商店、教学楼、图书馆位置,买了一些生活用品。

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四面环水的高校,就像一个葫芦的形状,据说水上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三倍。北方不远处就是贺兰山脉,而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校园里有许多柳树和一些不认识的耐旱树木,柳树稍微大一些,其它树木则很小,说是树苗也不为过,但看它皲裂的外表,就知道它饱经风沙,活下来已是不易。池塘里有一些泛黄的荷叶以及几朵剩下未开放的荷花,仿佛想以一己之力留住整个夏天。岸边则是一些卖小商品的学姐学长,以及社团招新推广,熙熙攘攘的叫卖声就像老家的集市,热闹非凡。

学校的天空很漂亮,经常出现五颜六色的火烧云,有时候还有数道彩虹。但天气也相当恶劣,冬天西北风呼呼的吹,操场上空鲜红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地面上三五成群的同学,冒风前行,有的女生甚至被吹的连连倒退,真像红军长征。虽然地处西北,但学校的鲜花也不少,开的格外绚丽多彩,香气扑鼻。夏天虽然炎热,但室内却格外清凉,一个风扇足以。冬天虽然大雪纷飞,湖面冻结,十月就迎来初雪,但教室、宿舍却格外温暖,甚至能穿短袖,不知比老家的冬天暖了多少倍。

班级同学大多来自天南地北,大约三十来人,女生只有**个,东北的偏高,蒙古的偏壮,西北地区的偏瘦,南方的偏矮,但也不全是,比如我就差不多一米七八的样子,不算太矮。我们专业有两个班级,也就六十来人,专业还算是学校里比较好的。大学没有班主任就只有一个导员,有事找她就行,其余事情就找班长,但几乎没啥事。小学到中学我都会当个班干部什么的,但大学我突然不想了,就想安安静静的。

开学不久就开始了半月的军训,感觉和高中差不了多少,比较简单,就是做个军体拳,跑跑步,踢踢腿。教官也是刚从部队下来的学长,和他挺好相处的,训练时认真学,休息时一起玩玩游戏,倒也和同学增进了不少感情,大家熟悉了不少。但总有一两个顺拐让他抄心,好歹检阅时没出什么岔子。

大学课程相对于中学是比较空闲的,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但也是更加紧张的。因为一天最多也就四节课,而大多时候都是三节课,有时甚至只有一节课。但如果你去晚了,可能会坐在最后面,甚至没有位置坐,所以你不得不跑快点去抢位置,因为有的学生会来蹭课,特别是一些公共课,如高数,有的是没学懂想再学一遍,有的则是不喜欢原来老师的教书风格,特地跑来学习。而每次网上抢课也非常紧张,特别是体育课和一些比较难的公共课,每次都要提前坐在电脑前等待,一是因为个人爱好不同,二是因为老师教学方式不同。但校园网总是不尽人意,时常被挤爆,每次选课都要花上几个小时。

大学生活是悠闲的,有时候一下午都没课,可以去学校外面逛一逛,买点好吃的。如果去市区则要坐十几分钟的公交,而且里面也没什么好买的,我更愿意骑车去他们本地的集市买东西,离得近不说,价格还便宜。集市比较小,也比较偏僻,但东西繁多,逛集市的大多都是本地人,这也是我无聊时到处瞎逛找到的。里面卖最多的就是水果,当然肉食和蔬菜也有,每次去都会满载水果而归,使自行车的车轮都压平一些。小西瓜很甜,两三元一个,手掌大小;大西瓜也不错,四五毛钱一斤,有时遇上特价两毛一斤,经常一个瓜一寝室都吃不完,主要是两个本地室友吃腻了,每次只浅尝一块;枣子比较大,也好吃,红枣、青枣、冬枣、蒸枣应有尽有;草莓十元钱一筐,可惜个头偏小;苹果一块多一斤,又大又脆又甜;哈密瓜两元一斤,一大个也才十元,沾点盐水吃真心不错;甜瓜一块多一斤,也非常划算;梨子两元一斤,就感觉不怎么划算了,只是偶尔买些做冰糖雪梨泡水喝,但我最喜欢他们卖的香蕉梨,价格四元一斤,外表层是黄色的,有的带些彩色,放熟后,吃起来软软的,甜甜的,入口即化,拿给奶奶吃最适合,可惜她是吃不上了;香蕉就相对比较贵了,十元三斤,和老家没有区别,只是偶尔买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