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成乞丐-第3/4页

加入书签
《精要》中讲的十分清晰,杨羡瑜也不是傻瓜,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学会了三四种基本的手法,剩下的几种倒也勉强记住,却不太熟练罢了。

只是看起来杀伤力不太如人意,准头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明明对着不远处的树干射去的,却十个里有七八个都跑偏,好不容易没跑偏的几个,力道最完美的也不过戳破了树皮,连《精要》中形容的最基本的“钉上去”的力道都没有。

不过,杨羡瑜也明白,武功这个东西,多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总不可能一瞬间就无人能敌了。能有这样的进展,他已经十分满足了。

就在杨羡瑜强忍饥饿,不断练习时,不远处隐约传来了交谈声。

“大师佛法精深,今日实在使我受益良多。”

声音的主人似乎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说话拖长带调的,透着老态。

“施主谬赞了。”

另一个似乎是隐山寺的主持,杨羡瑜的乞丐记忆里曾在庙会上远远听过其说话。

“咦?那里怎么有个乞丐?”

这又是个清脆的声音,杨羡瑜伸长了脖子一瞧,正是个七八岁、粉雕玉琢的小姑娘。

小姑娘梳着可爱的双丫髻,一脸好奇,一手揪着身边丫鬟的衣角,一手远远地指着自己。

那主持念了声佛号,解释道:“这……说来惭愧,隐山寺虽然不许这些乞丐入内,但我佛慈悲,不忍其苦,故也容得他们偶至后山,只不许入寺罢了。有时斋菜多些还会去布施一番,便是功德了。”

‘屁!原身这乞丐没少偷来隐山寺后山,哪次被发现了不是被赶出去的,更别提什么布施之类的鬼话了,一次都没见过!’

杨羡瑜对于这隐山寺主持的虚伪,不屑地翻了个白眼。

不过,杨羡瑜也不会傻到去拆台。一来,主持不过面子上找了个乞丐出现在自家寺庙里的合理理由。二来,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得罪地方一个颇大的势力,那不是自找死路么!

故而,杨羡瑜懒洋洋地冲那人群喊道:“老和尚,今日可有吃食舍给咱?”

这话似乎是坐实了隐山寺常救济贫苦乞丐的说法。

面对乞丐如此无礼的讨要,主持也不恼,和善地叮嘱身边的一个小沙弥:“你去你净善师兄那边瞧瞧,若是有什么吃的,与他一钵,只记得待他用了取回钵来就是。”

那小沙弥应了,匆匆去了。

老夫人显然极为赞赏隐山寺主持的所为,道:“想不到隐山寺在人所不能见之处也如此行久善之事,老身敬佩……银萍,再取五十两来,也教我做些善事,聊表心意。”

后半句却是和旁边的侍女说的了。

被小女孩儿揪着衣角的侍女忙从怀里取出一张银票,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在主持身边的另一沙弥。

主持得了好处,便念着佛号,说了不少老夫人爱听的话:“阿弥陀佛,施主慈悲,又是积善人家,必有福报于子孙后代……”

老夫人顿时眉开眼笑,又道天色不早云云,一行人又顺着来时的路回去了。

那些人离开不久,早先的那个小沙弥便捧着个木钵小跑过来,只死活不肯走太近,捏着鼻子将钵放在溪边的石头上,一脸嫌弃:“你这臭乞丐,怎的臭成这样,喏,饭食我放这了,你快吃,吃完我还要带回钵去呢!”

杨羡瑜自己都嫌弃自己身上这味儿,又怎么会苛求他人,只好苦笑着把盛满食物的木钵端过来。

饭食倒是足量,盛得满满的一钵粟米和菽(小米和黄豆)混合蒸的饭,饭上还铺着一小把水菜(腌制的萝卜),正是普通人家常用的食物。

这样的东西放在现代,杨羡瑜那是瞧都懒得瞧的,但放在原来这乞丐的记忆里,却是十几年都不曾吃过的好东西。

杨羡瑜早就饿得狠了,抱着木钵狼吞虎咽。

那小沙弥倒是见他吃相可怜,动了恻隐之心,道:“你运道好,我师叔说了,以后若是后山这边只有你,就偶尔来给你送一次,但若是人多,我们也要来赶人的,不然惊扰了来礼佛的贵客就不好了。”

那小沙弥见杨羡瑜吃得顾不得搭理自己,纠结了一会儿,小声叮嘱道:“你还是别把这事往外说罢,你要是来,我天天帮你讨要些!”

杨羡瑜三下五除二,吃光了满满一钵的饭食,仍意犹未尽,心下却知道自己饿狠了时,不能吃太多,方才克制住再讨要一钵的冲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