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加入书签


“那也比自己孩子面对危险好!”

“我比较喜欢开国将军中一个将军的话:战士,顾名思义就是战斗之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乃战士之本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战士之胸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乃战士之胆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乃战士之情怀;‘能百能千而不厌不倦’,乃战士之追求。”

“没有你说的那么伟大!”

“不需要孩子伟大,只需要让他懂得和平不易就达到目的了!

我不希望他以后发展成端谁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如果成那样的人,说明我们不是好父母,不懂感恩的人,呵呵!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最难且需一生坚持的修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每天每时都在享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恩赐”,心中有多少感恩,生活中就有多少快乐;生活中有多少怨气,心中就有多少痛苦。

平凡的日子,少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良师的培育之恩、同学的关心之情、朋友的援手之情……孩子,当你还没有能力去感恩时,请牢记别人的点滴之恩;当你有能力回馈时,勿忘初心,去帮助更多的人。”

“叔叔,感觉你喜欢毒鸡汤,这些很多都是鸡汤文!”

“网络上很多鸡汤,所以你需要增加自己知识储备,可以从鸡汤文中吸取营养!”

“关键很多书籍都有现在人的注解,由于每个人对古籍善本的理解不同,造成同一本书,思想千差万别了!”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办法就是更多的去看书!”

“我听到你和我妈妈的聊天,你们的理念不同,谁对谁错没有办法去分辨,我只想问一下你们?

现在的教育出现很大问题,就你说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人很多,还有很多人在鼓吹丁可,你怎么看呢?”

“呵呵,那么我想问一下华夏民族信什么?

这个话题一直是中外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道教?儒教?抑或是本土化了的佛教?好像都是,但是又好像都缺点什么。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五千余年,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如果一个文明没有信仰的支撑,是不可能延绵不绝的。那么华夏文明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华夏文明的信仰是祖先。”

“为什么是祖先呢?”希言直接问道。

“为什么说“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的信仰?

每逢清明节或者过年,中国人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

印象中小时候父母给祖先们上坟的时候,一边烧着纸钱,一边会在嘴里面会念叨着:“爸、妈,给你们送钱来了,你们在下面好好花,要保佑子子孙孙们平平安安、兴兴旺旺!”

为什么他们会去念叨呢?

华夏人认为,人死后会去到“阴间”,并会永远地生活在那里,成为能够“保佑”他们的“神”,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念叨”来获得祖先们的庇佑。

这也是中国人始终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子孙后人”的话,祭祀的香火就断了,死去的祖先们在阴间就会成为没有钱花的“孤魂野鬼”。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子孙后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祖先。甚至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也不过两件:

国之大事,

在祀(祭祀)与戎(军事)。——《左传》

所以祖先崇拜”是中国人的信仰,这种信仰是深入骨髓的,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那我们为什么会形成独特的“祖先崇拜?”

李炎看了看自己儿子,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心中一叹说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说起。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首先中原地区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其次黄河的流向是由西到东,基本上在同一纬度;对于第一点,中原地区,往北,是无法逾越的大草原;往南,是难以利用的沼泽和森林;往西,是不利于灌溉的高原;往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只有处在中间的中原地区是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对于第二点,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统一纬度上的区域,在资源配置上差异不会太大,这点在黄河流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