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抓药-第2/3页

加入书签
江湖派独立八派之外,自成体系,又称为江湖郎中、草泽医人、游医,建国后改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

他们与八大派传承有序不同,没有固定诊所四方行医,背着药箱,无论刮风下雨,走街窜户,靠中药、针灸、刮痧、拔罐、放血等手段,为民众解决病痛,对于疑难杂症都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手段,医祖扁鹊、神医华佗、方祖张仲景、药圣李时珍都曾当江湖郎中。

不过,随着八十年代中期的医改,赤脚医生逐渐以科班出身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生为主体,没有证的盈利医疗可视为非法行医,但赤脚医生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学习系统医疗和考证很艰难,渐渐赤脚医生就消失在民众视线。

现在医疗系统管这么严,谁还敢无证行医?

没听说松柏镇有什么知名中医,好像出过一位老郎中李太爷,去世都快二十年,那会自己还没来松柏镇。

广明又问道,“寸口还是三部。”

“遍诊!”李红兵淡然说出两字。

顿时。

广明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李红兵,神情有些激动,身体微微颤抖,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听到遍诊这两字。

“爷爷,什么是遍诊?”女孩听着两人对话,表情茫然。

“你没听过很正常,遍诊法也叫三部九侯遍诊法,源于黄帝内经,早已失传已多年,你师爷临终前就感叹中医博大精深,叹息多少精妙医书绝于世间。”

“你不是说在学校新学的分经侯脉法好难,其实分经侯脉法就是遍诊法的删减版,想不到今日能碰到遍诊传人,此生无憾。”

广明给孙女讲解,也是告诉李红兵,自己师承有序,同时为以后讨教医术打个基础。

李红兵面带笑容,指了指药包里的姜片,“重新抓药,我赶时间,谢谢。”

“莱莱,干姜在第四个柜子,第五排,第二个抽屉。”

广明吩咐孙女去重新抓药,自己继续探李红兵的底细。

“小兄弟,不知你这遍诊法是来自师承还是家传。”

此行到镇上抓药目的,李红兵就是要把自己会医术的事情传出来,给自然之心套上一层保险。

“家传,我爷爷是李把头。”

哎呀!

广明脸色大变,连忙拱手,“原来是李太爷高孙,当初我来松柏镇时,十里八乡都在传颂李太爷医术高超,可惜李太爷仙逝,不能与其煮茶论医,可惜可惜啊!”

这时。

女孩提着重新抓好的药走过来,李红兵接过再次闻了一下,这次没错了。

付钱时候,广明死活不收,李红兵还是用手机扫了钱。

俗话说的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为了两千多块钱,以后要还个无法拒绝的人情,划不来。

临走,广明又热情的请吃饭,又被李红兵以家里有病人,等着回去熬药为由推辞,但还是留下手机号码,邀他有空来草沟村做客。

爷孙俩亲自送李红兵走出药堂,广明站在门口一脸惋惜。

女孩不以为然,“爷爷,不就是个江湖郎中,懂点药材知识,还不知道会不会看病,有必要这么上心嘛!”

听到孙女讥讽,广明微微叹气。

“你不懂,中医看似人才济济,实则行将就木,垂死挣扎。这位小哥熟知药材本性,得家传医术,身怀遍诊法却窝在山野乡村,珠玉蒙尘啊!”

......

出了广明医馆。

李红兵马不停蹄返回草沟村。

在医馆耽搁了一段时间。

等到回到草沟村,已经是月上枝头。

老宅亮起昏黄的灯光。

车刚停稳,二黄和三黑摇头晃脑的从大门冲出来,围着车头转圈,发出呜呜叫声。

“怎么你们倆,大花和小白呢?”李红兵跳下摩托。

嗷呜!嗷呜!

二黄昂头呜鸣几声。

“你们出来接我,它俩在陪山杏,真棒!”

李红兵说话间,大奎、铁柱和几位嫂子从院门出来。

见傻娃正在卸肉,快步走上去帮忙,桂凤嫂子边走边念叨。

“又买这么多肉,家里够吃了,把他们嘴养叼,以后谁家还敢找他们干活。”

“吃肉才有力气干活,嫂子,明天可要做红烧肉啊!”李红兵笑眯眯提着药走到桂凤、秀娥嫂子面前,“这是药,都分好了,记得按方吃药。”

“谢谢叔,谢谢。”两位嫂子感激涕零的接过药,这时,桂凤嫂子悄声说道,“红兵叔,山杏醒了,在屋里等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