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看了看眼前人,说道:“既然尊驾是为梦中之景而前往西方救度众人,其心可贺,其勇可嘉,但是我又能帮你什么呢?”
僧人指着旁边一排排的供灯说道:“我来此间,亦是为点灯而来。”
“点什么灯?”主人平静的问到。
僧人站起来,向主人双手合十,施了一礼,随后又坐下说道:“我点灯有二,其一为凡灯,听道人言语,您应是有大德之人,我想求万盏灯,为我梦中那陷入地狱的数万佛民点明西方之路,不致沦没三涂,万一我此去西方,梦中景象成为现实,那此番前去定是有去无回,所以早早打算,以备后患。”
“那其二呢?”主人一边拾起木炭投入火炉,一边问道。
“其二,是求一盏心灯。”
“此话何解?”
“我此番前去,仅是因为梦中所感,若梦中诸景皆为现实,我又当如何才可救诸于万民呢?这一路走来我也想了一路,可终究没有想出办法,这也是我改道而来的原因之一,想请您为我点亮这盏心灯,解除我心中的迷茫。”
主人家叹了口气,指着炉内正在燃烧的火焰问道:“双手可熄炉中火否?”
答:“未可”
主人又问:“以风力则可灭火,但飞蛾振翅,可灭火否?”
答:“亦未可”
主人长叹一声:“既如此,不如东返,否则此番前去,亦不是飞蛾扑火?”
僧人听罢,不再言语,少倾,复问:“难道真无应对之策吗?我曾听闻上天有好生之德,佛祖又以慈悲为怀,可是这数万人的性命,为何就没人来救呢?”
主人看了看僧人,没有作答,而是反问道:“佛家有个词语叫因果,你既是僧人,我便以佛理问你。佛教有四大菩萨,我听闻佛教观音大士,号称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但为什么尊位在大势至菩萨之下?”
僧人答:“因为因果之久远,非神通可改,一切神通在大势之下,皆着于空处,故大势至菩萨为第一尊位,这也是我佛家之人,不沾因果的由来。”
“那不就是咯,既知无法改变,又何苦强求改变,而且,此间因果由来已久,个中是非亦非你我可以决断,岂不闻‘人力有时尽,力所不能及’?”
僧人听罢,沉默良久。许久,起身,重新带好斗笠,向主人双手合十再做一礼,“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想去试试,不为别的,只为这二十年来在长明灯前念过的佛经,我要亲自去看看,我心中的佛,能不能救这天下苍生。”
说完这番言语,顿了顿,又说道:“先前向您说的万盏供灯,还请您帮帮忙,我是出家人,身无余财,只有这一串念珠,乃是祖师传下来的,就当资费吧,请您不要嫌少。”
说罢,取下脖子上的念珠,把它放入主人的手里,像来时一样,轻轻地拉开门,向远方走去,直至隐入夜色。
主人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伸出手,张着嘴,仿佛想说些什么,可是许久也没能说出来。于是,他收回手,把它揣回袖子,转身进屋,就在他回头的一瞬间,夜中似有佛光乍现,可扭头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只有无尽的黑暗。于是,他便自顾自的走回了屋子,嘴里还嘟囔着:光想着给别人供灯,那你自己呢?
说着,又从柜子里拿出一盏灯,点上,和之前的灯并排放在一起,做完这一切,他便摇着头向楼上走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八月二十,吐蕃将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人马进犯临洮,人马驻扎在兰州,入渭源地区掠取牧马;唐玄宗命令薛讷以布衣之身出任陇右防御使,郭知运为陇右防御副使,与太仆寺少卿王晙一起率军十余万迎击吐蕃军队。十月初十,薛讷与吐蕃军队在武街作战,取得了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僧人指着旁边一排排的供灯说道:“我来此间,亦是为点灯而来。”
“点什么灯?”主人平静的问到。
僧人站起来,向主人双手合十,施了一礼,随后又坐下说道:“我点灯有二,其一为凡灯,听道人言语,您应是有大德之人,我想求万盏灯,为我梦中那陷入地狱的数万佛民点明西方之路,不致沦没三涂,万一我此去西方,梦中景象成为现实,那此番前去定是有去无回,所以早早打算,以备后患。”
“那其二呢?”主人一边拾起木炭投入火炉,一边问道。
“其二,是求一盏心灯。”
“此话何解?”
“我此番前去,仅是因为梦中所感,若梦中诸景皆为现实,我又当如何才可救诸于万民呢?这一路走来我也想了一路,可终究没有想出办法,这也是我改道而来的原因之一,想请您为我点亮这盏心灯,解除我心中的迷茫。”
主人家叹了口气,指着炉内正在燃烧的火焰问道:“双手可熄炉中火否?”
答:“未可”
主人又问:“以风力则可灭火,但飞蛾振翅,可灭火否?”
答:“亦未可”
主人长叹一声:“既如此,不如东返,否则此番前去,亦不是飞蛾扑火?”
僧人听罢,不再言语,少倾,复问:“难道真无应对之策吗?我曾听闻上天有好生之德,佛祖又以慈悲为怀,可是这数万人的性命,为何就没人来救呢?”
主人看了看僧人,没有作答,而是反问道:“佛家有个词语叫因果,你既是僧人,我便以佛理问你。佛教有四大菩萨,我听闻佛教观音大士,号称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但为什么尊位在大势至菩萨之下?”
僧人答:“因为因果之久远,非神通可改,一切神通在大势之下,皆着于空处,故大势至菩萨为第一尊位,这也是我佛家之人,不沾因果的由来。”
“那不就是咯,既知无法改变,又何苦强求改变,而且,此间因果由来已久,个中是非亦非你我可以决断,岂不闻‘人力有时尽,力所不能及’?”
僧人听罢,沉默良久。许久,起身,重新带好斗笠,向主人双手合十再做一礼,“尽管如此,但我还是想去试试,不为别的,只为这二十年来在长明灯前念过的佛经,我要亲自去看看,我心中的佛,能不能救这天下苍生。”
说完这番言语,顿了顿,又说道:“先前向您说的万盏供灯,还请您帮帮忙,我是出家人,身无余财,只有这一串念珠,乃是祖师传下来的,就当资费吧,请您不要嫌少。”
说罢,取下脖子上的念珠,把它放入主人的手里,像来时一样,轻轻地拉开门,向远方走去,直至隐入夜色。
主人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伸出手,张着嘴,仿佛想说些什么,可是许久也没能说出来。于是,他收回手,把它揣回袖子,转身进屋,就在他回头的一瞬间,夜中似有佛光乍现,可扭头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只有无尽的黑暗。于是,他便自顾自的走回了屋子,嘴里还嘟囔着:光想着给别人供灯,那你自己呢?
说着,又从柜子里拿出一盏灯,点上,和之前的灯并排放在一起,做完这一切,他便摇着头向楼上走去。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八月二十,吐蕃将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人马进犯临洮,人马驻扎在兰州,入渭源地区掠取牧马;唐玄宗命令薛讷以布衣之身出任陇右防御使,郭知运为陇右防御副使,与太仆寺少卿王晙一起率军十余万迎击吐蕃军队。十月初十,薛讷与吐蕃军队在武街作战,取得了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