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3/19页

加入书签
    “是。”张居正显然有些激动,但尽力平静心态,“其实这也不是臣的思路。大明永乐三年开始,太宗文皇帝就命郑和率船队远下西洋,前后七次,商货远通。直至嘉靖十几年,海上通商依然频繁。后来因为倭寇骚乱,海面不靖,商运受阻。臣在兵部,也是从兵部着眼,想着似乎应该给闽浙增加军饷,让戚继光、俞大猷部募充军队,建造战船,然后主动出击,剿灭倭寇,重新打通海面货商之路。”

    “这个想法张居正和臣商议过。”严嵩立刻把话接了过去。

    徐阶、高拱也立刻下意识地望向了张居正。张居正开始是一愕,接着像是向徐阶、高拱表白般轻轻摇了摇头。以示自己并未和严嵩有过什么商议。

    严嵩轻轻使了一枪,徐徐接道:“只要海面货商之路畅通,接下来就是运什么。比方江浙的丝绸。一匹上等的丝绸,在内地能卖到六两白银,如果销到西洋诸国则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现在应天是一万张织机,浙江是八千张织机,能不能增加织机,多产丝绸?”

    “当然能。”这回轮到嘉靖抢着说话了,“关键是蚕丝。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

    严嵩立刻接道:“皇上圣明。历来就是应天的丝绸也多靠浙江供应蚕丝,气候使然,浙江适合栽桑产蚕。内阁的意思,干脆让浙江现有的农田再拨一半改为桑田,一年便可多产蚕丝一千万两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嘉靖又问:“农田都改了桑田,浙江百姓吃粮呢?”

    严嵩紧答:“从外省调拨。以往每年外省就要给浙江调拨一百多万石粮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调粮食就是。”

    嘉靖接着问:“外省调来的粮一定比自己产的贵,浙江的桑农是否愿意?”

    严嵩接着答:“每亩桑田产的丝比每亩农田产的粮收成要高。”

    嘉靖不再问了,终于说出了下面这句应该由自己说的话:“再加一条,改的桑田仍按农田征税,不许增加税赋。”

    “圣明天纵无过皇上!”这回是严世蕃抢着颂圣了,“这样一来,浙江的百姓定然会踊跃种桑。有了丝源,浙江和应天各增几千张织机不成问题。”

    “好!好!”嘉靖竟然从座位上下来了,一边轻轻鼓着掌,一边顾自踱了起来,“吵架好。一吵就吵出了好办法。这件事就让司礼监和工部去办,当然还有户部,多赚的钱都要在户部入账。如何入手,内阁这就回去详细议个方略出来,然后给胡宗宪下急递。这事还得靠胡宗宪去办。”

    严嵩和吕芳几乎同时大声答道:“是。”

    嘉靖似乎十分兴奋,踱到了殿门边竟自己伸手要去开殿门,司礼监两个太监慌忙奔了过去,将殿门打开。

    一阵雪风吹了进来,嘉靖的宽袍大袖立刻向后飘了起来。

    “哎哟!我的主子,当心着凉!”吕芳连忙奔过去,就要关门。

    “朕不像你们,没有那么娇嫩。”嘉靖手一扬,阻住了吕芳。

    殿门外大雪飘飘,而满挂的灯笼又在雪幕里点点红亮,一片祥瑞景象。

    突然,嘉靖发现就在玉熙宫台阶前面的雪地里跪着几个太监。

    大雪飘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身上,最前面那个太监手里高举着一个托盘,虽然飘了雪,还能看出托盘里金黄色的缎面上摆着一只大大的玉璋!

    嘉靖的眼睛一亮:“是裕王妃诞子了吗?”

    那个举着托盘的太监大声回道:“皇上大喜!老天爷给我大明朝喜降了皇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