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回江山

加入书签


 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

 戴立一行,从南京乘车前往江山。

 一共有两台小车加两辆大卡车。大卡车上是警卫队的士兵,两台小车,则是戴立,毛人凤,姜毅英,周林。

 毛人凤,江山人,戴立的小学同学,也是他的朋友。今年初,被戴立收进力行社,作他的助手。

 姜毅英,江山人,因在电讯上的过人本领,在警官学校被戴立看中,分配到力行社电讯室。

 戴立坐后面的一台车,毛人凤、姜毅英与周林坐在前面的一台车上。

 周林开车,毛人凤坐副驾驶室,姜毅英坐在后排。

 三个人,一开口,都是江山话。

 很快,江山话让他们的关系亲热起来。

 周林不敢过份,只是问到他时,他才回答。并且都是以前辈的称呼去回答他们。

 姜毅英不高兴了:“小周,你这样可不行!我今年才二十多岁,比你只大几岁。你这前辈称呼,让我老了十岁。你应该称呼我姐。我们都是江山人,喝的是同一江的水,吃的是仙霞山的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毛人凤也点头:“小姜说的对,我虽说大一些,但是也不愿当前辈。我就认你这个弟弟。如何?”

 周林巴不得,这两位可是未来军统的权力之人。现在他们还未发迹起来。不乘这个时候巴结上。将来想巴结都没机会。

 “姐,大哥!”

 周林这一喊,便让车内的气氛欢快无比。

 三个人一路上说笑着,直行而去。路上,毛人凤与周林换着开车,姜毅英坐在后面享受其成。

 一直到了四月六日的上午,车子来到了戴立的家。

 周林停下车子。从驾驶室下来,一眼就看到了眼前的一幢房屋。不禁眼前一亮。

 这房屋,外表看是一座粉墙黛瓦、木结构的普通民宅。

 走进去看,这是一座前二层后三屋的建筑,最下层设有一个小暗室。后世有人说,这屋里机关重重,可藏暗器,设伏兵,也便于逃命。

 屋里有一明一暗两条楼梯,明梯在前,暗梯在后,呈螺旋状,仅容一人侧身而过,设在壁柜、布幔之后,不易察觉。楼上房间窗多、门多,间间相通,好似九连环。

 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后世资料讲,戴笠老家的房子的这道暗梯,当年藏在壁柜、佛龛、布幔之后,呈螺旋形,仅容一人通过,直通地下室。

 这个设计有两个妙处:一是节省许多空间;二是逃跑时不易受到追兵枪弹伤害。戴笠这个人顾虑重重,害怕有人暗杀,连住在自己老家也不能睡个囫囵觉。

 另外,房外面的慕仙桥,象一幅画。

 慕仙桥建于民国十三年,为当地桥会捐资而成。桥侧不老松虽历尽沧桑,犹挺拔葳蕤,远远望去,炊烟袅袅;桥上古藤缠绕,桥下流水潺潺,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好似世外桃源。

 周林随着戴立走进了戴宅。

 毛人凤则是去了内堂,陪老太太说话。

 姜毅英则是去参观房屋。

 只有周林不敢走动。坐在那象一个木头。

 戴家的人过来过去,都要看一眼周林。这弄的周林很不自在。

 干坐了半小时,戴笠出来了。

 “我知道你们归家心切,所以,就不留你们吃饭了。门外有三匹马,一人一匹,回去吧。只给你们两天时间,两天后,便来这里,我有任务给你。”

 他指的是周林。

 周林立正:“是!”

 周林转身出门,却被戴笠喊住。

 一个戴家人出来,手上拿着一个大袋子。

 戴立说:“你空手回家,如何对的起父母。这些东西,都是从南京带回来的。我给你分了一些。也让你家人尝尝南京的特产。”

 周林感动地行了一礼,接过了大袋子。

 毛人凤与姜毅英也一同出来。

 出来后,毛人凤掏出一叠银元券:“小弟,哥哥带的东西不够回家分。所以,就给你一百大洋,回去的时候,买些好东西带回去。”

 周林不受,但毛人凤一瞪眼,只得收了。

 姜毅英也送了一百大洋给周林。

 三个人招手相别。

 周林骑着马,向着家中的方向骑去。

 保安乡到周林的家,才十几里的路程。骑马不到十多分钟,周林便回到了家中。

 周家就三列茅草屋,与戴家是天地之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