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二章 四镇守府-第2/3页

加入书签
    被崇祯皇帝选在身边精心培养的那些个少壮派将领,当然不能一直留在紫禁城里,因为选拔他们到自己身边的用意,就是将来有一点,把他们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去。

    刘肇基带着天策卫的部分将士,往返西南、作战有功,在朱燮元写给给崇祯皇帝和朝廷的奏报之中,对天策卫副指挥使刘肇基及其副手莫与京的表现赞不绝口。

    这也就为崇祯皇帝提拔和重用这两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

    这一次,有了九原镇守府镇守使的职位,崇祯皇帝将自己身边的这些少壮派武官数了个遍,最后还是发现刘肇基最为合适。

    刘肇基是山海镇骑兵将领出身,擅长骑兵作战的他自然适合西北河外的作战环境。

    与此同时,讲武堂的经历,御前侍从武官的经历,以及崇祯二年率领天策卫千余火枪手带着火枪火炮前往西南作战的经历,也让他对皇帝的火器战术以及朝廷的新式火器装备,既非常重视,又非常熟悉。

    这两方面的条件,都促成了崇祯皇帝的这个安排。

    而刘肇基交卸了天策卫副指挥使的职务之后,接替他的自然是他的副手莫与京。

    这次崇祯皇帝根据兵部职方司提请设立的第三个镇守府,则是武川镇守府。

    而担任武川镇守府镇守使一职的人选,则是祖大寿麾下擅长骑兵奔袭作战的悍将刘天禄。

    祖大寿麾下的大同边军骑兵,之所以私底下被人称为祖家军,主要是因为他拥有一批从辽东带来的铁杆部将。

    这些铁杆部将并不全都是姓祖的祖家子弟,其中还有一批类似刘天禄这样的并非祖家人的悍将。

    随着祖大寿被调到大同,他身边的祖家子弟少了一半还多,兄弟之中,除了祖大成跟着来到了大同镇,最后死在了杀胡口以外,子侄辈中的猛将,养子祖可法死在了得胜堡。

    长子祖泽润,因为玩忽职守,被皇帝免去了锦衣卫大同千户所千户的职务,弄到了京师,送进了国子监学习。

    而悍勇非常、作战有功的祖克勇,这一次也被皇帝留在紫禁城中充任御前侍从武官。

    到了现在祖大寿的身边祖家子弟就剩下了一个祖泽远。

    非祖姓的左膀右臂,也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张弘谟最后重伤不治而亡,曹恭诚死于追击黄台吉的战阵之中,唯有刘天禄每战必先却活到了最后。

    这一次,大同镇边军的功劳成全了祖大寿,让其得到了武川伯的世爵,但是其麾下大同镇边军损失惨重,好几个猛将阵亡,也要有个说法。

    除了抚恤、追赠之外,活着的人中,也应该有个提拔的奖励。

    作为兵部职方司郎中兼军机处参议的牛聚明,参与了整个封赏方案以及战后安排的筹划。

    而让祖大寿的左膀右臂刘天禄从祖大寿的身边离开,出任武川镇守府镇守使的职务,就是他的手笔。

    牛聚明这个人是个天生的阴谋论者,揣摩人心也好,挑拨离间也好,包括往各种大人物的身边钉钉子、掺沙子,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作为职方司郎中,防止军中形成各种各样的山头和派系,也是他的分内所在。

    当初皇帝把祖大寿从铁板一块的辽东镇中调出来,放到大同镇去的做法,让得知此事的牛聚明心中佩服不已。

    那之后,他就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皇帝对于九边各镇总兵的态度,久而久之,他自认为已经明白了皇帝的心意,各种小动作层出穷,全都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而来。

    有些小动作,本意是拍马屁但却拍在了马蹄子上。

    但是这一次,让刘天禄从祖大寿身边离开,去当武川镇守府的镇守使,却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

    原本历史上,崇祯二年底,黄台吉率领建虏大军绕道攻入京畿,袁崇焕、祖大寿率领关宁铁骑回援,崇祯皇帝在宫中召见袁崇焕的时候,当场下令将其扣押收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