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赴局-第2/2页

加入书签
“我叫昊泓,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当年十二岁的我正就读于明征中学,这是一间由投降后遗留于内陆的扶桑人民创办的学校。意为弥补抗战14年对我民族的补偿。学校背靠着山建造,山与山中间便是用于埋葬先人的地方,平常除了必要季节,几乎鲜有人迹。”

汤打开手机输入“明征中学”四字,-可得到的结果却未曾有一点与昊予外祖父说的符合。为了解开谜底,他只能继续往下阅读。

昊泓的父亲是一名木工,平常也就在街坊邻居之中帮帮忙做些琐事赚些孩子的簿籍费;母亲则是在家帮忙整理打理一些家中事务。一家几口人完全靠着父亲的微薄收入撑着日子,好在邻里邻居都会互相帮衬。加之学校不收孩子们的学费,这多少算是对于不富裕家庭的一种安慰了。

开办学校的是两对扶桑夫妇,年纪小点的一对姓武田,年纪大点的一对姓坂部。后来办学校之前便改了姓氏和名字,武田改姓明,坂部改姓征。按照他们的话来说,三个字的名字才能更好地融入群众当中。

起初村民们对他们还是有些警惕,从来都不会给其好脸色看。直到学校办起来之后,几人声称为了弥补抗战的罪过,所有孩子入学的费用全部免除,这才稍微好了一些。但即使如此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

为了更好地与村民相处,两对夫妇隔三差五都会往村民的家庭里送东西。时间一长,大家也不再对这两对夫妇带有偏见。

随着教室内的学生越来越多,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半吊子教师早已经人手不够了。由于村子太过偏僻,导致即使是自愿下乡的知青都没有人愿意来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对夫妇只好一边向外增加教师的薪金,一边向遗留于内陆的扶桑人请求帮忙。

一段时间后,村里出现了一些陌生的面孔。有说着扶桑语的扶桑人,也有看起来长相斯文的内陆人。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