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中子星的构成,生命的奇迹-第2/2页

加入书签
流质层再往内,这就是真正的中子星核心,同时也是日常想象的中子星形态,一种完全由中子构成,每立方米的质量可以高达10亿吨的超高密度核心。

而按照理论模型,随着中子星温度的下降,中子星流质层的热运动下降到一定程度,中子与中子之间在强互相作用力下发生聚合,有一定的概率形成简单可以自我复制的结构。

这就像是地球远古海洋的有机物,在机缘巧合之下,形成了可以自我复制的生物有机分子。

因为这是中子之间,以强互相作用力聚合成的生命结构,彼此通过交换中子传递信息。

它们的反应速率和信息交换的速率,将会是普通有机分子的百万倍以上。

在构成了简单自我复制的结构,它们的复制变异进化的速度将会变得很快,可以在千年,万年,乃至更短的时间就进化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同时开始发展诞生文明。

当然,这个千年,万年,是指中子星外面的时间视角。

在中子星内部,因为物质结构和温度的原因,这个进化的时间并不算短。

“谁又能想到,中子星内部的流质层居然也能奇迹的诞生生命。

不过严格分析,这也没有超乎想象。

电磁力聚合的分子能形成生命,凭什么强互相作用力聚合的中子就不能形成生命。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子星的温度。

温度是运动的体现,首先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太高的话,中子之间的热运动就会扯断聚合结构。

同样的,温度也不能太低,温度太低,中子的热运动减缓,这就会在强互相作用力之下彻底凝固在一起。

这么说来宇宙中那么多的中子星,只要诞生时间比较长,温度已经下降到一定程度的中子星,都有可能诞生出生命。

只是因为中子星极端的引力和温度,这些诞生的生命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生命。

诞生之后,不单单要永世囚禁在一颗小小的星体之上。

而且中子星作为恒星的残骸,自身没有补充能量的机制,相反自身的磁场,辐射等还会不断的带走蕴含的能量。

这样当能量不断修士,中子星不断冷却,中子流质层的热运动减缓,这些诞生在流质层的文明,也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能量一点点的枯竭,最终一个个的冻结毁灭......”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