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青州(一)-第2/4页

加入书签
疫情过后,范贲又带着一干人等帮助百姓安家定居,吊孤恤残,使得整个疫区慢慢地恢复正常。这些行为使得范贲在冀、青、兖三州得到百姓的尊重,尤其是待得最久的青州,无论是百姓还是士子,无不亲切地尊其为“阿父”。范贲最后于太和二年因病去世,三州百姓闻之无不嚎啕大哭,如丧考妣。按照其遗愿,曾华将其安葬在泰山脚下,而三州受其恩德的百姓一人捐了一文钱,聚得一笔款项,修建了这座一文寺。而曾经跟随过范贲的二十余名教士自愿留在这里研修,并为其守墓。

听完一文寺的来历,瓦勒良和何伏帝延不由暗暗赞叹,看来圣教能如此迅速传播,的确是因为聚拢了一大批人才,天下百姓正是被范贲这样地圣教教士感动,因此信奉了他们宣传的圣教教义。

走到了范贲地墓前,曾华和范敏摆上供品,双双行了大礼。礼毕之后,曾华和范敏退到旁边向继续行礼地王猛、朴等人回礼。完毕众人走到旁边的亭子里,稍事休息。

看着不远处范贲地墓,曾华凝神看来许久才回过头来对范敏说道:“我欠岳丈大人的太多了。”

正在给王猛等人斟茶的范敏倒完最后一杯茶,走回到曾华的身边后坐了下来,轻轻地拍了拍曾华的手说道:“夫君,其实家父毫无遗憾,心里反而还非常地感谢你。”

“感谢我?”曾华不由一怔,旁边正在喝茶的王猛、朴等人也不由一愣,侧耳倾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

“家父自小受祖父大人教诲。博览多识,而且自小就怀有悲施暝人地胸怀,立下了了济世救人的志向。原本在李蜀伪朝中多受俗事的牵连,

志。只有到了北府之后才得以行济世之人,对家父人越多他越开心!此前家父在给我的信中说道还要多谢你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实现志向。”

给他一个机会,曾华不由地想到永和三年自己率军追上李势败军,在徐当的钢刀面前,这位白发苍斑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地大声喊道:“蜀国君臣的头颅都在这里!”想到了二十年前。他抱着出生不久的曾旻,颤抖的声音几乎说不出什么话来;想到了他去青州前,自己在长安城外送他,满头的白发在初升的阳光中随风飘动,他微笑着向自己挥挥手,想不到那是最后一面,从那以后,自己只能在梦里见到他微笑慈祥地面容。

想到这里,曾华不由热泪满眶,黯然地说道:”岳丈大人无欲无求。只求德行天下而不求回报,跟他相比,我们正是无地自容。”

||+职,大将军行的是另一职。”

王猛接言道:“人生在世,各有志向。范老先生能行大志,当然无悔,正如王某曾立下匡扶天下的志向,蒙大将军不弃。给了我一个机会,授以重任。如果这时让我死去,我也会和范老先生一样,死而无憾。”

说到这里,王猛转向朴,淡淡一笑,继续说道:“其实和我一样要感谢大将军还有素常先生,武子先生,武生先生。冰台先生,还北府万余文官武将。万千的文人士子。你给了他们实现抱负的机会,还有亿万百姓。也要感谢你,感谢你给了他们过上安稳生活的机会。”

说完之后,王猛和朴两人恭敬地向曾华施了一礼。

曾华慌忙扶住了两人,却许久说不出话来,最后才轻声说道:“正是给了你们机会,再有了我的机会。”

王猛、朴两人不由大笑起来,而曾华也受到感染,跟着大笑起来,笑到最后,曾华紧紧地握着两人的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旁边的瓦勒良和何伏帝延不知什么意思,只是愣愣地看着。

休息一夜后,众人便准备下山。当大家缓缓走出一文寺时,曾华看到瓦勒良心事重重,便走了过去问道:“瓦勒良先生,你怎么了?”

不能不说瓦勒良是个语言天才,在两年余地时间里居然学会了汉语,虽然谈不上精通,但是正常阅读和对话却不是问题。

“回大将军,我觉得这座寺庙很像我们罗马的修道院。”瓦勒良回答道,看来他学会了中国人说话的方式,先迂回一下。

基督教修道院,地确是有点像,不过圣教这种寺庙是不绝婚缘的,这些研修教士们的家眷都在山下的镇子上,他们都会定时下山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