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战争还是和平?(四)-第2/3页

加入书签
普西多尔转过头去看看四周围观的悉万斤民众,看着他们脸上地无奈和冷漠,心里不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真正的摩尼教徒早就逃离了河中地区,剩下的民众早就打定主意在北府人的“怜悯”中乞活,又怎么敢冒着“危险”去信奉摩尼教,参拜大云光明寺呢?或许数十年以后,这座寺庙就会成为历史中的博物馆吧,作用也就雷同与那堵残墙和石碑了。

不知是故意安排的,在大云光明寺热闹非凡地庆祝重修完工之后的十几天,悉万斤城无声无息地多了六座圣教寺庙,当二月初二,圣教盛大的圣主诞辰节来临时,悉万斤城和普西多尔看着黑压压跪在圣教寺庙外面的北府人,听着那如风如潮的歌颂声,突然发现,悉万斤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笼上了一层浓厚的圣教氛围。

随着圣主诞辰节过后,天气慢慢地变得暖和起来,普西多尔也曾经主动和曾华举行过三次会谈,但是双方的差距太大,而且都不肯让步,结果依然是不欢而散,毫无成效。曾华依然没有把和谈放在心上的模样,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四处“晃荡”,而普西多尔也随着接到呼罗珊行省的来信变得平和起来,也越来越有耐心与曾华“纠缠”下去。

过了三月份,河中地区已经变得暖和起来。悉万斤城与异世中的北京纬度差不多,而且由于周围环境的问题,年平均气温要比中国河北地区高一些。冬麦要开始迅速成长了,啃了一冬“干粮”的牛羊要补膘了。所以这个时候地河中地区开始进入到繁忙的农耕畜牧季节了。

而随着天气的暖和,普西多尔发现从东边源源不断地涌来了数以万计的牧民,他们赶着云朵一样牛群羊群从伊列河流域涌过来。他们虽然一身的疲惫,牛羊身上也满是严酷寒

的痕迹,但是牧民那高亢悠扬的歌声和牛羊那欢快起显示了他们此时的心情。

随着曾华一起出城迎接地普西多尔很快就明白了,这些恭恭敬敬向曾华弯腰施礼的牧民是真正的牧民,普西多尔甚至都能闻到他们身上那漠北草原和金山草原上特有的味道。这些人都是跟随曾华十余年地金山、五河诸部,他们根据曾华在前年颂布的命令而来的:凡各户长子以下诸子。不承父产,有自愿西迁者,配两倍永业牧场及其余足额赋税牧场,并有官府出资购牛羊配之。

根据北府在太和元年通过的《家产继承法》。每家每户能够继承家中永业田地地只有一个儿子,一般默认为长子,也可以由家主父母指定的儿子。这个儿子可以继承耕种成熟的家中永业田,还能累加授得一部分永业田地(数量只有正常永业田地数量的三分之一)。合加到家中永业田地中。其余地儿子却必须分家重新立户,重新由官府授予永业田,而这些新授的永业田一般都是荒地或者是新开拓土地,官府会提供耕牛、羊群、农具等物质。帮助新立户的百姓开荒。在过去地十余年中,北府利用这种授田方式,不但非常有效地打破了封建家族地形成。还迁了大量关联百姓回河北、河南地区。成了引导百姓大规模迁徙地有效手段。

现在曾华又利用这种手段。将五河、金山地区最先跟随自己的敕勒、突厥、柔然、匈奴、鲜卑等部迁徙到伊宁河、河中地区,填补那里地真空。这些人几乎是和西征军从征府兵一起动作。但是远远落后于这些骑兵身后,终于在一年多后赶到同一个目的地。

普西多尔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他只知道根据各种情况显示,伊宁河流域、碎叶川流域,以及一直到药杀水(今锡尔河)东岸广袤地区,除了已经降服北府的悦般人,其余的乌孙人、康居人、月氏人、塞种人恐怕有过半的人死于北府人西征的马蹄下,剩下的人只有两条路,一部分据说与北府有渊源的乌孙、月氏人降服北府人,融入北府人之中,其余逃得性命的康居、塞种人不是向西越过咸海逃去就是南下逃过河中地区,在吐火罗和辛头河地区与他们先行迁徙过来的族人汇合。

而同样在河中地区,迫于北府的军威,数十万的粟特也纷纷南逃,把富庶的河中地区留给了北府人。北府人用马刀和强弓将这些地区清理一空,肯定是不会将这些富庶肥沃的田地草原荒废掉,一定会将这些土地交给他们信得过的自己人。从现在看来,北府大将军是打算把这些土地交给这些真正的牧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