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爱的本源

加入书签


    无知+自以为是=**

    …

    …

    ……

    ………

    9月30号考试结束后一放学,肖航早早辞别在校内嬉戏的同学,兴高采烈地骑上自行车,愉悦地赶回家中。

    心情愉悦的原因,不是还未公布的优秀成绩。而是有父母的“家”——在等着他!

    往常冰冷空旷的出租屋实在过于寂寥。不需要赶时间参加兴趣班的肖航,相比独自骑自行车赶回家,更喜欢推着车,和顺路的朋友走到最后的分叉路口。

    不过今天不一样!

    由于明天是国庆节,父母今晚会早早到家,父母昨晚还留下纸条,询问他想吃什么。纸条是肖航尊敬的父亲写的,内容是虽然不会写很多字,但是关爱肖航的母亲,用巴蜀方言口述的。

    今天母亲会久违地制作饭菜,一家家将快快乐乐地享用晚餐。

    肖航满含喜悦地爬上楼梯,在家门口换鞋时,已经能听见屋内锅碗瓢盆奏响的交响乐。①

    “我回来啦!”

    肖航出声打破屋内劳作的交响乐。

    一脸疲倦,开着电视打发时间,又不看电视内容,闭目养神的沉稳父亲,向肖航展露温馨笑颜。

    “回来啦!”

    “嗯!”

    男人间的对话,就是如此简洁明了。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回来啦!刚刚好,把这些蒜剥了。再去……”母亲如连珠炮的指令从厨房传出,如严厉的将军,向经过眼前的小兵下达命令。

    虽然肖航清楚母亲的辛劳,清楚母亲家务能力卓绝,清楚自己一身生活本领,大部分来源于母亲。

    但是相比严厉的母亲,他更喜欢慈祥的父亲。

    肖航更喜欢父亲,并不代表他不喜欢母亲。只是在脾气易怒易躁的母亲面前,他认为言听计从,才是不惹母亲生气的最佳选择。②

    遵循自认为的最佳选择,肖航遵循母亲命令,前去执行种种任务。

    “要剥多少蒜?”对于华餐的精髓:适量、少量(=?ω?=)、些许、若干。11岁的肖航,尚未完全掌握五千年的华国饮食文化,故而向母亲询问具体用量。

    “随意!”、“怎么就这么点,哪里够!”、“又剥那么多做什么!你傻呀!”、“把这菜择了。”、“快点!锅都快烧通了。洗个菜,哪有你那样一根一根洗的!”、“慢死了,我来!真是的!和你老爹一样没用!不管事!没有我,你们怎么活!”、“还站在那里做什么?洗盘子端菜呀!等我给你做好不够,需不需要我拿勺子给你喂到嘴边呀!再顺便替你吃啦!”、“你爸这个老东西!一点事都不做!真当自己还是以前的大老爷呀!”、“你们就赖着我吧!我看我哪天死了。”……

    肖航承受着母亲喋喋不休的吵闹,在家务上打下手。

    此时不知父母内情的他,只觉得母亲蛮不讲理。帮忙那是越帮越气,

    不过又想到这是自己的母亲。他只放下对母亲唠叨的不满,转而在心底敬佩——能与这样的母亲结婚生子,生活到现在的父亲。

    敬佩父亲的同时,肖航直叹自己不够成熟,无法做到父亲那般心如止水。继续承受母亲的“狂轰滥炸”,来锻炼忍耐力。

    在这样的锻炼下,肖航的忍耐力不知道有没有提高,不过肖航的进取心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让自己满意到母亲无话可说,他强化自己的种种不足之处。他的考试成绩,他的学校表现,他的家务能力,他的女红功底,他的艺术造诣……动力通通来源于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