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办学-第3/4页

加入书签
    第二天,杨小涛便起程回四九城,准备忙活建立学校的事。

    杨小涛走后半个月,村里的事情忙活完了,粮食上交,村里也有了闲人,杨大壮就开始召集人,将建立学校的事情说出来。

    有杨太爷坐镇,加上这事对他们孩子来说都是一条出路,村里人大都同意。

    就是不同意的,有杨太爷这权威、地位的存在,也不敢多说。

    而且众人也听说了,这事是杨小涛提出的,为此还拿出五百块钱,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啊。

    人家能够为了村子付出这么多,他们这些享受实惠的哪还有脸拒绝?

    于是,杨家庄众人有力的出力,没多久就将破窑收拾起来,一根根梁木从家里搬出来,沙土瓦砖也去镇上买来,在一所瓦工的努力下,三间房子的地基打好。

    而后又是买玻璃,做窗户,做门……

    村子里的木匠也活动起来,家里每天都是锯子斧头的声音,来帮忙的人络绎不绝。

    一张张长木桌子快速做好,然后又是凳子椅子的,堆在一起,就等学校盖好搬进去。

    杨家庄这样大的动作,周围村子也都打听清楚,在知道是办学校后,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他们这些村子可没有那份能力办学校,这里面不仅需要物资上的支持,还得有老师。

    而且,这年头在农村里可没童工一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半大小子也是一份劳力,可以跟着下地干活了,大点的女孩已经帮着照料家务,这要是去上学了,丢下的活谁管?

    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难以取舍,甚至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但在有心人的指引下,总归是会走上正路的。

    杨家村建立学校的事在周围村子里传播,尤其是杨小涛捐的五百块钱,在各个村子里流传起来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不少人对杨小涛这种无私的行为感到震撼,而后就是感慨自己村子里咋就没有这样的人?

    五百块钱啊!

    当然,有人夸赞的,自然也就有人骂他傻的。

    尤其是秦家村人,听说这件事后,喜欢的和说闲话的都不在少数。

    而秦淮茹家却是人们话题的焦点。

    这些天,秦家人出门都是低着头,沾亲带故的也没脸说这事。

    若是当初秦淮茹和杨小涛在一起,他们秦家村未必沾不得好处。

    哪像现在,唉!

    村东头的小姑娘,双手把玩着两根过肩小辫子,听着周围人说起杨小涛的事,眼睛不时看向外面的马路,心里暗暗下了决定。

    不提周围村子的反应,为了学校的事,杨大壮没少往镇上跑。

    镇上的领导在听说这事后,也是震惊。

    而后,就没有而后了。

    他们现在也是教育资源匮乏,国家大力建设工业,有限额知识分子都向着城市聚集,他们镇上的那些人能够当老师的也没几个啊。

    而且这些老师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让他们去杨家庄,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最后,老师的事情只能让杨家庄自己解决,镇上的领导被杨大壮磨的没脾气,只能支援一批教学物资,也就是粉笔、书本之类的,而且还是一次性的,以后就不管了那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