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六十六章 用人不疑

加入书签


芷江城,居于云贵高原东缘和雪峰山西脉之间。

        历史上这座地处偏远的城市,显得宁静而祥和。

        但在抗日战争中,这座小城却仿佛注定与平静无缘。

        城东南有一片翠绿的草地,常有一些牧民在这里放羊。

        在草地的南端,有一块残砖断石的遗址。

        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一座雄伟的宝塔。

        因为过往的大雁栖宿在塔上,人们称它为雁塔。

        这里,曾是古沅州著名的八景之一,又叫“雁塔秋风”。

        为了抗战,芷江要在县城东郊修飞机坪,因古台山位于机场东南边缘,属机场的扩建范围,雁塔寺又很高,影响了飞机的起落,芷江人只好忍痛将塔拆掉。

        对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来说,雁塔秋风,那是儿时的一个美丽传说。

        但为建机场而拆塔,那是有些悲壮的举动。

        真正爆发之前的芷江城,面积不大,人口也不过3万。

        数千里外燃起的抗战烽火,似乎并不能影响小城偏处山中的宁静。

        一直,到日军的飞机出现在了芷江上空。

        宁静,被打破了!

        这座小小的城市不再宁静、不再沉默,一段奋起、一种牺牲,开始让芷江城走进抗战的洪流。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条跑道的出现。

        1938年正月十二这一天,芷江东郊教场坪里人声鼎沸。

        800米见方的平地上,19000多名民工扛着自家的锄头,挑着自带的畚箕,像蚂蚁一样涌向教场坪。

        这一天,芷江机场开始全面动工。

        从芷江、辰溪、会同、晃县、黔阳、麻阳等11个县,调集了近两万农民赶赴芷江抢修机场。

        两万人,全部衣衫褴褛。

        当时的芷江机场原本是一个教场坪,是历代官府和军队用来训练兵将、考取武秀才、检阅军队、砍杀犯人的地方。

        不过这一次,这个地方被一个叫陈纳德的美国人相中,他要在这里修筑一个机场。

        历史应该记住,这座为抗战倾尽了全力的芷江机场,是怎么修建起来的。

        负责修建芷江机场的工程师只有一个林泽群,和一个实习工程师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黄樟任。

        还有那些了不起的修路工人。

        修建机场跑道的工人们,从离城五里山上取大石头,运到飞机坪来填大坑,填完了以后了再用河里运上来的鹅卵石和沙子把它填平,再用石碾去碾。

        这样用石料和沙土填起来的跑道,要承受住飞机降落时的巨大冲击力,跑道的根基必须尽力地夯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