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张俭的心思-第2/3页

加入书签
    龙椅之上,赵祯正在看着眼前的奏书,同样是没有说话。但他并没有一直低头,而是会不时的抬头,跟着就一会睁开眼睛,在看看奏书,一会闭上眼睛,似是在闭目养神,又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奏书是辽国使者张俭上的,言词少有的客气,书中所写的也尽是请求之事,姿态放的很低。

    自从大宋建立至今,辽国派来大宋的使者不说五十也有四十了,但却从来没有一位像是张俭这般的客气,不仅没有趾高气扬,狮子大张口,反而处处以请求的口气,就似辽国真是大宋的属国一般。

    这只不过是假象而已,辽国也不可能会向大宋低头,赵祯也当然明白这一点。但还是有了这封奏书的存在,这一切都是因为苏石的原因所致。

    按着陈琳的说法,密谍司的人上奏,在昨天,张俭主动去了苏府,去见了苏石。

    一个多时辰后便出了苏府,跟着就有了眼前的这道请求奏书,请求仁宗赵祯可以答应,以后辽国会从大宋购进绢布、烧刀子、仁茶、香烟等物。

    奏书中还讲道,张俭已经和苏少府讲好了,下一次进货的时候会单独的给他们进一批货。现在只等大宋皇帝开口答应。

    为了感谢仁宗皇帝,辽国愿意把之前的岁贡再度降低,由原本的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改为绢十万匹,银五万两。

    这就等于是生生降下了一半的量。

    其实数量多少没有人在乎,这更多是代表了一种信号,那就是辽国对于大宋已经不像是以前那般的强势,双方渐渐就要处于平等的地位。

    虽然很多宋人都认为自己是与辽平等的,甚至很多方面都要远超辽国。可只有大宋高层知晓,事实并不是这样。

    比如说,辽国不高兴了,就可以随时的撕毁协议,向大宋出兵,进行各种所谓的欺诈活动。

    反之,宋人不高兴了,那是绝对不敢轻易的向辽出兵。

    凭着这一点,宋辽其实就不在一个等级上,对话的时候自然也就分了强弱,分了主动与被动。

    这当然是好消息,但赵祯似乎有些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一切并不是在他的努力下争取来的,一切都是苏石的功劳。

    就在赵祯的另一侧,还放有着一本奏书,正是苏石上奏。

    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张俭来到府中找自己的过程,以及双方商量的结果。

    按着苏石的说法,张俭很看好华夏银行,诚邀苏石可以把银行开到辽国去,他会全力支持,并发动关系保驾护航。但被苏石给严词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把银行开到辽国,那不就等于把肥肉端到了别的桌子上,想让辽国不下口那都不可能。

    初期也许不会,毕竟太瘦了,没什么肉。可是一旦养肥的时候,那是说吃了你就会吃了你,不会有半点的客气。

    苏石才不会做出这种肥他人,亏自己的举动来。或许有一天,他会把华夏银行开到北地,但那个时候,北地一定是大宋的,不会是辽国的。

    拒绝了张俭把银行开过去的要求之后,对方退而求其次的想进绢布、烧刀子等物,且还愿意拿出高于大宋价格的一倍来购买,这一点上,苏石思考之后,并没有反对。而是以此事甚大,需要报知官家知晓,并得官家同意才可给暂停了下来。

    对于这一点,张俭十分认同,这就有了今天赵祯看到的这封奏书。

    苏石的奏书中还说明,即便是把货物卖给了辽国,他们也只会拿回自己的国家去售卖,不会因此而扰乱了大宋的市场。足足两倍的价钱,苏石自然可以赚到不少,但同时赵祯本人的内帑,以及大宋的国库也会因而多收入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