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决战紫金之巅(逼宫)-第3/4页

加入书签
    帘子被拉起来了啊!虽然大大不妥,却没有朝臣说什么。因为他们知道,堂上诸公,心思可是难测得很,说不得就有火中取栗的人。

    褚蒜子只是想仔细看清楚众人的表情,总有些蛛丝马迹。

    女人的心细,想得够多,也够计较。

    大殿里的许多人,比如王羲之这样的,觉得这样似乎也好,透明是双向的,他们也有机会看清楚对方的表情了。

    这一点,相信褚太后也是心照不宣的。

    “诸位爱卿,城内瘟疫泛滥,民怨沸腾,可有良策?”

    良策当然有,不就是瘟疫的解药么?

    谢安家里有一箱,王羲之家里也有一箱,但赵川有言在先,谁都不能当众说出药物的来源,不然翻脸。

    无论是谢家,还是王家,都不会主动去把药分发掉。

    他们在等着天师道的孙泰跳出来!那帮人散布了瘟疫,势必不会善罢甘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赵川的那些药,是关键时刻用来收买人心的!

    对于褚太后的问题,他们的应对只能是沉默,相信太后也明白这一点。

    一切都只是例行公事而已。

    明朝有个大才子叫杨慎,为了皇家的伦理纲常,喊出“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被嘉靖皇帝派到云南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岁老死都没回故乡,临终前一段时间去偷偷去四川还被人逮捕,送回云南。

    倘若东晋的世家精英有这等气节,国家又岂会沦落到“神州陆沉”的地步?

    家族是自己的,国家是众人的,怎么选择,一目了然。这也是世家门阀政治的弊端,之一。

    正当褚蒜子和大臣们僵持着,谁都不愿意说话的时候,外面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进来,几乎是气喘吁吁,到了大殿内就跪下,汗如雨下!

    diànyǐng里常见的那种老远就叫不好了不行了的人,一定活不长久,因为统治者为了安定人心,很可能砍了这个人说消息是假的,谁让他把坏事宣传得大家都知道呢?

    “文武百官都在这里,有什么事情,直接说便是!”

    褚太后不悦的说道,没有人注意到,她身边的司马聃,不自觉的抖了一下,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

    “启禀太后,堂邑民变,流民帅郭敞,率手下冲击了县城衙门,县令刘仕被劫持,同时被劫持的还有王家小女王孟姜!贼人劫持了衙门里所有人之后,往北方去了,郗昙将军让我回来请太后定夺!”

    晴天霹雳!

    除了某些知qíngrén以外,朝堂里的诸公,莫不是惊诧异常!

    要知道所谓的堂邑,就是今天的南京市**区,而建康城,就是现在的南京市的玄武区,秦淮区等地,你说近不近!

    首都近在咫尺的“郊区”,竟然被流民攻占沦陷,官员被劫持走,未来皇后被劫持走……这是要变天啊!

    “太后,请为小女做主。小女带着家奴去堂邑赈灾,不想遇到这等灾祸,还请太后速速定夺。”

    首先站出来的是王羲之,她女儿出事了,也确实有资格第一个站出来。

    尼玛郗超那混蛋说有个后手,莫非这就是后手?还是表亲呢,这么不靠谱?

    王羲之在心中把郗超从头到尾骂了个遍,他就不相信那个叫什么郭敞的人,没有后台敢干这样的事情,这件事一定只是个开始,后面的事,还没完!

    “你派人出城,跟郗昙将军说,不消灭郭敞的流民大军,他也就不必回来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个郭敞,褚蒜子的评价只有呵呵二字而已。

    要知道,当初祖狄的弟弟祖约也是流民帅,而且手下军队不少,最后不也被朝廷剿灭了么?这个叫郭敞的,手下千把人,居然就敢劫持朝廷命官,还有司马家未过门的皇后!

    他有几个脑袋够砍的?这种人如果不是脑残片吃多了,那他就是有依仗,有恃无恐!

    是他么?终于是他出手了么?

    褚太后心中一冷。

    文武百官都在,唯独缺了一人,大司马桓温!

    “大司马”作为全**队的最高管理官,除管理国家军赋和组织军事训练外,还是军法的执行者。说到底,职位上,他就是军方的老大,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