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 曹节诛武-第2/9页

加入书签
    因桓帝无嗣,皇后之父窦武议立新帝,乃召侍御史刘鲦问道:卿观宗室之中,可有贤德能继帝位者否?

    刘鲦答道:章帝第五世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刘宏,少年老成,聪明睿智,堪为皇嗣。

    窦武闻罢,入见女儿,将刘鲦之荐说之。父女决策,确定迎立刘宏。窦武遂与中常侍曹节率中黄门、虎贲、羽林千人,将刘宏自封国迎至京师即位,是为汉灵帝,年仅十二岁。

    因皇帝年幼,窦皇后临朝听政,称皇太后;以父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效窦宪、梁冀故事。

    字幕:窦武,字游平,名臣窦融玄孙,定襄太守窦奉之子。

    镜头闪回,叙述窦武来历。

    窦武出身豪门,年轻时以善习经术有德著名,曾在大泽中教授门生,名声著于关西。

    延熹八年,窦武长女窦妙被选进宫中,封为贵人,窦武因此升为郎中。同年冬,桓帝立窦妙为皇后,窦武随之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食邑五千户。

    延熹九年,窦武拜为城门校尉。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妻子衣食仅够吃穿而已。

    当时朝廷对西羌连年用兵,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太学生,又用车载粮食饭菜,在道路上施给贫民。

    窦武侄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严厉训诫,但见其不肯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撤职,又自责不能训导窦绍,应首先获罪。

    从此窦绍遵守节制,事情不论大小,凡非法之行都不敢做。

    当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窦武上书切谏,为李、杜等党人伸冤。因其高风亮节,被太学生及清流之士标号,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

    闪回结束,灵帝即位,窦武就任大将军辅政。社稷得安,窦太后下诏表彰陈蕃:

    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华首弥固。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上疏辞让:使者即臣庐,授高阳乡侯印绶,臣诚悼心,不知所裁。臣闻让,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盗以为名。窃惟割地之封,功德是为。臣孰自思省,前后历职,无他异能,合亦食禄,不合亦食禄。臣虽无素洁之行,窃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于臣之身,亦何所寄?顾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

    窦太后不许,陈蕃固让,竟不受侯爵之封。

    刘宏即位为帝,诏改元次年为建宁元年。窦武因功被任为大将军,封闻喜侯;与太傅陈蕃、司徒胡广,共录尚书事。子窦机封渭阳侯,任侍中;侄窦绍封雩侯,迁步兵校尉,掌管北营五军中一军;窦绍之弟窦靖封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由此窦氏掌权。

    陈蕃常有翦除宦官之意,朝会时悄对窦武说道:中常侍曹节、王甫等操弄权柄,实为罪祸魁首。今不诛杀,后必成患。

    窦武闻言,点头称是。陈蕃见与己志同道合,不由大喜,推席而起,自去上书太后。

    二人计议既定,窦武于是大聚同党。遂招引亲信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李膺、刘猛、杜密、朱寓等一班君子党名士,齐集朝廷;复邀请越巂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寔为掾属,共同商定计策。天下士人闻风,无不振奋。

    不料窦、陈之谋,早被宦官集团探知,由此引起警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