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褒国妖姬-第5/8页

加入书签
  一声响亮啼哭,太子姬宫湦降生。内侍及宫女并不欢喜,反而皆都惊慌,交头接耳。

  内侍: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不足十月而产,难道竟是妖孽投胎转世?

  宫女:若投为人胎,生于民户,必当败家;生于皇家,则必亡国。

  周宣王闻此议论,深怀忧虑,便向大臣询问。

  近臣回答:不足月所生男婴,身体若有残缺,或骨骼有所缺失,则于国家无碍;如身体完好无损,则国家必会灭亡。

  周宣王:我观此儿啼声宏亮,四肢俱全,甚为健壮。若果如卿言,则应弃于林谷。

  上卿仲山甫:不可!大王年过半百,只此一子。如将此婴遗弃,是自求绝嗣也。

  周宣王:卿言有理,既然如此,若此后更无所生,便立为太子。

  仲山甫:陛下圣明,我大周之福也。

  周宣王遂打消抛弃太子念头,并于临终之时,将天子之位传之。

  姬宫湦即天子之位,诏命以明年为幽王元年,立申伯之女为王后,子宜臼为太子,进王后父亲申伯为侯爵,称申侯。

  幽王为人,暴戾寡恩,耽于声色,不理朝政。申侯屡谏不听,退归申国去了。

  周幽王二年,西周镐京发生大地震,附近泾、渭、洛三条河川,俱都发生震动。

  来日早朝,众臣见时辰尚早,便在廊下闲话,论及昨日地震之事。

  伯阳父:此乃上天警示,周朝将亡矣。

  众臣大惊,急问此语何谓。

  伯阳父:天地阴阳,不失其规。今阳伏于下,阴居其上,阳气不得上升,故生地震。泾、渭、洛三河齐震,是阳气失位,河川源头阻塞故也。源头阻塞,国何不亡?水土气通而润,便生禾稼,为民所用。今地无水源,禾稼不生,国何不灭!

  好友叔带:干系社稷大事,我兄慎言。

  伯阳父:正因干系社稷大事,岂能知而不言!当九百年前,伊洛枯竭,夏朝灭亡;三百年前,黄河枯竭,商朝灭亡。今周德衰微,河川源头阻塞;源头阻塞,则水必枯竭。川枯竭,则定会山崩。山川大河,国之所依。山崩塌,川枯竭,非亡国征兆而何?歧山乃大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以我观之,周国灭亡,将不会超过十年,因十乃数之所盈,亦天数轮回也。上天弃周,十年为限。

  叔带:天子不恤国政,任用佞臣,我职居言路,必尽臣节谏之。

  正说话间,净鞭三响,金鼓九催,诸臣上朝。

  周幽王:卿等可有大事奏议,便请讲来。

  岐都留守:昨日地动,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亦有崩塌之虞。请大王修缮功德,并祭告天地,抚慰宗周万民。

  周幽王:昨日宫中摇晃,我已知之矣。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管他。

  众官闻此,皆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周幽王:孤昨夜得梦,仙子嫦娥下凡,软款多时方去。此是上天欲以美女赐我,尔有司诸官,可体念孤意拟旨,命各诸侯国访求美色进献入都,以充后宫。

  叔带:山崩川竭,乃国家不样。歧山是我先王龙兴之基,一旦崩颓,事关重磊。大王正宜勤政恤民,求贤辅政,以望消弭天变。奈何不访贤才,而索求美女乎?

  虢石父:商汤之时,九迁国都,未见其危。今我朝定都丰镐已久,歧山既已弃之,何关社稷?旧都崩塌,正预示新京之将大兴也。叔带有慢君之心,适才在殿外廊下便与伯阳父妄议灾祸,危言亡国之论。今又公然谤讪大王,着实居心不良,欲造混乱,必严惩之。

  周幽王:石父实为公忠体国之言。本应重惩叔带,但孤初登大位,杀人不祥。可将叔带免官,逐归田野为民,永不叙用。

  时有大夫褒晌,自褒城前来朝见天子,正在班中,见叔带被黜,急上前进谏。

  褒晌:大王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望收回成命,成周社稷之幸。

  周幽王:你乃下邦小国之君,怎敢妄言上朝国政!左右与我拿下,囚于狱中,待拟罪处置。早朝已毕,诸卿散班。

  既已散朝,伯阳父随众出殿,便与叔带并肩而行。见众臣皆都各归己府,身侧再无旁人,伯阳父这才扯住叔带,开口埋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