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书到用时方恨少

加入书签


  学生时代起,陈卫就不是死读书的类型,至少在同学印象中,他属于爱玩爱闹还能考出成绩的好学生。

  此刻打算拿水囊的他,被自己大哥说的两个词给深深提醒。

  回想起三顾茅庐那章,刘备半路遇见的那个水镜先生司马徽,不就是带着“水”和“先生”。

  难道这个老者就是司马徽?

  陈卫递出水囊,尊重地半跪在老者面前。

  “老先生请原谅我的无礼,这是我家的水囊,还请老先生能喝下,不要见怪。”

  那老者看见陈卫这么一个年幼男孩下跪请罪,脸上瞬间挂不住光,又不好直接拒绝递来的陌生水囊,犹豫不决。

  旁边的一人看出了老者的难处,站上去把陈卫扶了起来,好心安慰陈卫。

  陈卫抬头认出了那人正是说出老者名字的人。

  看那人长的直眉圆眼,身材高大,青巾束发的白面书生打扮,气质雄壮。

  陈卫细看才发现原来这个男的气质这么出众,不由好奇问:“敢问先生贵姓?”

  那人微微一笑,语气充沛回答:

  “在下博陵人崔钧,字州平。”

  陈卫心里一惊,明白过来。

  “崔州平”、“司马徽”都是三顾茅庐章节出现的名士,怪不得他们一直不肯告诉真名,原来是怕被地方州牧叫去应官啊。

  书里明明写他们出现地方应该是荆州,怎么会来徐州?

  莫非他们这些人之前说的话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才是去荆州?

  看着老者一行出远门的打扮,陈卫猜测错不了。

  那老者开口问道:

  “我听你大哥说你在家饱读诗书,所以想考考你,怎么样?”

  老者经过和陈卫谈话,对他产生一丝认识,又听说他具有学识,特意想考验他学习的情况。

  陈卫挠了挠头,虽然自己读过现代大学知识,可面对的是古代大名士,心里没底数。

  旁边的陈建悄悄用手拉了拉陈卫衣袖,暗示他不要说话,自己开口推辞:

  “老先生,我家小弟平日只是随便看书,可不懂什么书中大道理。”

  陈建这时可不是故意谦虚,而是他知道陈卫读书的实际水准。

  陈卫平时在家不是做家务就是下地帮忙,偶尔抽空才能到村里教书的先生家讨教说法。

  万一这个老者故意刁难陈卫,被村里知道,肯定又要来笑话自己家。

  陈建作为大哥,多年来一直被村里嘲笑没结婚,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苦楚。

  陈建不想再让自己年幼的弟弟提前遭受这种被人嘲笑的感觉。

  “你也不要这么谦虚,或许你小弟真的懂呢。”

  老者年过半百,对于这种说辞早已耳熟能详。

  陈建慌的后背发热,不知道怎么委婉拒绝。

  在旁的高个崔州平有点急性子,朝陈卫说:

  “小兄弟,你会就说,不会也可以说话啊,德操先生不会为难你。”

  陈卫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的说出来:

  “老先生,在下曾饱读诗书,虽年纪尚小,但自认为也是身负七尺之躯,胸中已是满腹经纶。”

  “还请老先生多多指教!”陈卫自信的等待老者提问。

  老者看陈卫目光如炬,仿佛心中已有满分答复,暗暗佩服,不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气场。

  “经书典籍都是圣人留下来的著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不如这样,你就以我们的相聚为话题,想一首诗,让我们这伙老汉评价一番,看看你到底有多少见识。”

  那老者总称老汉,更不提读书识字,而是以年长之辈的身份来评价陈卫见识,可见警惕性极高。

  陈卫用右手托起下巴,静静思考。

  老者旁边的人交头接耳,讨论这个农家小孩有没有实学。

  陈建看着陈卫腰间的水囊,握紧了拳头,暗恨自己帮不上忙。

  陈卫不停脑补所学诗句,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清代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始终觉得不满意。

  不知道选择哪首诗既可以展示自己才华,还能给对面留下深刻印象。

  “有了。”

  陈卫背起双手,仰头长叹一声

  “唉!”

  这种叫感情渲染。陈卫可没少看古装剧的文人雅士都习惯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