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加班时的回忆-第2/3页

加入书签
  父母在生下他后,不过半年就匆匆忙忙又投身到了自己的事业里,把被强制断奶的他托付给了从农村老家赶来的爷爷奶奶。再过半年,爷爷奶奶带着一岁的他回了老家生活。农村的生活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家里有庄稼田地,粮食蔬菜大多自给自足,劳累但充实,小小的他总是被拉着去帮衬着做些农活,而作物收获后的田间地头都是玩乐跑跳的场所。小学时的他就开始给全家人做饭,这个技能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奶奶做菜的手艺实在是有些欠缺,而经常吹嘘自己是大厨的爷爷习惯了饭来张口,很少会下厨。那时的他已经可以熟练的认字读写,闲时就从家里小小的日历本上读些生活小妙招,其中偶尔就有些讲做菜的。不知是家常小菜本就简单,还是他带些这方面的天赋,虽然未经实践,第一次尝试时,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大多还不错,至少在他自己的口中,这些菜肴的味道已经比奶奶做的要好吃不少。再后来,经过不断尝试,他学会了不少更有难度一些的菜品,从早餐豆浆,面条一类,到日常餐食的炒菜炖汤,甚至节日才会吃的月饼,粽子等,都被他一次尝试便成功攻克,至少应对家庭的日常饮食是没问题了。

  不过说来惭愧,明明自幼就跟着在田地里忙来忙去,张胜却一直没去注意各种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具体的种植手法在他的脑中早已生疏。上了镇上的初中以后,由于离家有些远,他也不得不选择住校。当时的他总期待着周末:每当周五放学后,他都会用自己省下的生活费去菜场买些自己喜欢的菜类和肉类,带回家做些特别的菜品。他尤其爱吃鱼,大概是因为这东西无法自己在家养殖,难得能出现在餐桌上吧。当地的鱼总是很便宜,可能是因为嫌处理麻烦,爱买的人也很少,这样的口味偏好却是帮他“比较幸福”的渡过了毕业后最艰难的那段时间。每次囊中羞涩又想吃肉的时候,他就会去买条鱼回来,而鱼的单价只是鸡的一半。热心的摊主还会帮忙去鳞,剖除内脏,遇到大妈心情好时,还能得点酸菜,辣椒作陪衬。

  他的成绩一直还算不错,考不了第一名,但也不需要家长去头疼关心。中考时正常发挥,考上了当地五所重点高中中的一所,这下离家更远了。只有五一,国庆一类的长假才会回家。高一时,爷爷去世了。久病的人脾气可能都不太好,张胜在爷爷生前见的最后一面的场景,是爷爷躺在床上,他喊了一声“爷爷”,而爷爷睁开眼睛瞟了一眼,把头一歪,哼了一声,说:“出去,我不想看见你。”半年后,在学校里上课的他被班主任喊出教室,告知他爷爷去世的消息。“死亡对现在的他来说是解脱吧?”张胜这样想。经历多年的病痛折磨,他的爷爷从几年前神采奕奕,容光焕发的老爷爷变成了现在脾气古怪,皮包着骨头的老头子。在爷爷患病不久时,奶奶便逐渐开始健忘了,但大家都没太在意,只觉得是岁数上来了,脑力渐弱的表现。她的身体一直很好,很少生病,七十多的年纪,头发仍然乌黑。就是病了也只是个感冒,到医院挂上门诊,大多时候都不需要打针挂水,只被建议开点药回家吃上几天便好。但爷爷死后,奶奶的状况直转急下,可以用“一夜白头”来形容。忙完爷爷的葬礼,儿孙们终于有时间来跟奶奶讨论日后的生活,却注意到她的黑发已全然花白。问起话来,才发现她已丧失了对现实的感知:“张胜要上小学了,明天我要去帮他报个名。”“小花(奶奶的闺蜜)要生孩子了吧?我得去给她送点红枣。”......众人察觉不对,把她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阿尔兹海默症。此后奶奶便跟着搭伙过的二女儿三女儿一家去外地生活了。自此,张胜再也没回过老家。

  高中的学习压力很大,像是气场不和,分班后的张胜总被新的班主任揪到小辫:有时是踏着上课铃声进入教室上早读和自习,有时是在早读后去食堂买早点被撞见(那时班主任规定不能在早读后去食堂买早点吃,原因不明),有时则是不想费事去课本上找复习资料上空格的答案,于是借来同学的copy......每次犯错被撞见,总免不了半小时起步的思想道德教育,而抄作业那次,还连累同学一起罚站了一星期,每天晚上回到宿舍,脚都是肿的。在这样的气氛里,张胜变得越来越封闭,他逐渐丧失了维持友情的能力,除了几个亲密的朋友,别的朋友都减少了与他的联系——毕竟很少有人在经历多次“冷脸贴屁股”后还愿意继续努力维持这样的友谊吧?他也开始暴饮暴食,只有食物进口咀嚼时,滋味在味蕾迸发的美妙感觉,能让他暂时感到一些愉悦的情绪。但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他在分班后一年的时间里,体重暴涨了三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