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行,光行。”刘亚大声喊着他的好兄弟“你看见了吗?国家恢复高考了!”语气中带着满满的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嗯,看见了。”他的好兄弟向光行倒是一脸平静,依旧在挥着手里的镰刀,熟练的收着小麦。
刘亚和向光行都是沈阳人,是同乡,是邻居,更是发小。
1975年底,刘亚和向光行来到了这里,富饶的北大荒。
两个人作为知识青年,一起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这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要为了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刚刚来到北大荒的兄弟俩,满眼都是憧憬。看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浑身都在颤抖。
他们终于来到了英雄们战斗的地方!
从他们出生那年开始,北大荒就进入了大规模开发阶段。
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来到了北大荒。
他们爬冰卧雪,开垦荒原,排干沼泽。
他们没有伙房,就露天搭灶;没有水井,就喝简单过滤的泡子水;没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没有坐的地方,那就端着饭碗边走边吃。
刘亚想到这里,浑身颤抖,激动的冲着向光行喊:“光行,你看见了吗?我们终于来到这个英雄的地方!我也要在这里战斗!”
“嗯,那咱俩可得努力了,不能给老家丢人,让别人笑话咱俩。”向光行也是一脸的激动。
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上山捡柴火,需要下地挥锄头,也知道自己需要克服原有生活习惯,丢弃娇生惯养。
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北大荒的生活要比他们能想到的极限还苦一百倍,一千倍。
当然了,作为1958年出生城里的孩子,刘亚和向光行并没有想到这里能苦成这个样子。
经过前辈们将近20年的付出,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可是生活条件依然艰苦。
夏天出门干一天活,晚上回来蚊子会给你留下一身的红包,严重的时候,被蚊子叮咬过的地方肿起来一片。
是不是以为冬天就好了?可以猫冬了?
不好意思,你们猜错了。
那个年月,要求农闲变农忙,让大家投入冬忙劳动。
什么修梯田学大寨,什么上河堤修水库,什么打石头砌护坡如此等等,各种活动层出不穷。
出门干一天活,晚上回来就得用雪搓搓脚,一个不注意就容易起冻疮。
最难的还是冬天中午吃饭,干活的地方近还好说,中午能回来吃口热乎饭,如果离吃饭的地方远,回来吃时间来不及,那就得动脑筋想办法了。
有人想到做好了给送过去,结果饭送到了也凉透了。
有人想着,那我把饭盒背身上不就结了吗?结果,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一盒饭菜,生生的冻成了冰雕。
也有人想着,我把饭盒放在怀里,用体温暖着,结果干活根本干不了,胸前太重。
最后的最后,有人想到个办法:大家拿着饭盒,在里面装上早上做好的饭菜,用几床棉被捂着,由一个人背着,另外再出个人背上点柴火,到饭点的时候,在干活的附近找个背风的地方生堆火,把饭盒放上去热乎热乎。
每个人再拿着热乎的饭盒找个犄角旮旯往地上一蹲,一顿猛扒拉,这就算是吃上一口热乎饭了。热饭一入口,就能驱一驱身上的寒意。
而热饭剩下的火也不能闲着,边上放上军用水壶,火堆下面再塞上两个土豆或者地瓜,吃饱了饭还能喝口热水,再来两口零食。
他们,管这个叫物尽其用,不能浪费。
当然了,能生火是最好的情况,有时候赶上风大,火一直生不起来那就只能自己揣着自己的饭盒,用自己的体温把饭盒的温度往上提一提,只要不把牙冻到,那就趁着风小的功夫大口往肚子里填吧,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阵风过来,不是饭盒又凉了,就是你被风呛了一口。
可是,这些还不算是冬天农活里最苦最累的。
最苦最累的是刨大粪,对的,就是你想的那种,拿着镐头刨。
每次刨大粪,生产队的大粪堆就会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冒出蓝烟,这是为了给大粪化冻,刨起来更加省力气而特意早早点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