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在村人和两个舅舅的资助帮扶下,李进前初中毕业后,又勉强读完高中,并因偶然机缘进入一家土法酿酒的乡镇企业上班,几经磋磨,几经打拼,最终在禾襄市酿酒界崭露头角,成为了雄财一方、名扬全市的企业家。三叔三婶这才仿佛刚刚知道有李进前这么个侄子似的,隔三差五便要进城一趟,不是背着一袋时鲜的绿豆,就是扛着一筐泥腥的红薯,对值班门卫和物业管理大肆宣扬说是李进前亲亲的叔亲亲的婶,因为实在想念李进前了,所以前来探望;李进前自然明白他们的用意,吩咐门卫和管理一律给以“闭门羹”。有一次,李进前下班步行走至公司门口,斜眼看见三叔刚好扛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蹴在门卫室旁;三叔发现他后赶紧起身,面带谄笑的一路快步跑来。李进前装出没有瞅见的样子,昂首拉开车门坐进车内,吩咐小牛快速驶离。车行半里多远,李进前回头隔着车后玻璃望去,看到三叔仍在一面挥手高声呼喊一面踉踉跄跄的快步追撵,他冷冷一笑,心头上浮起了一股报复的快意。
打那以后,三叔三婶再也没来城里找过李进前,但却整日在村里到处宣扬李进前忘恩负义,是个大骗子,骗吃骗喝了他们整整十八年……
突然,一阵急促震耳的锣鼓牙板敲击声打断了李进前的思绪。他抬头一看,发现村尾方向灯火通明,又隐隐传来嘈杂纷乱的语声,这才记起天黑前柳康健曾打过电话,汇报说张天远今夜专门邀请了水源镇瞎子演唱团来村演唱,宣传种粮好处以和公司组织的十人宣讲团对抗;想了想,便步出树林,沿着村中小路慢慢朝向仲景坡前的大槐树下踱去。
李进前走至大槐树下时候,演唱即将开始,锣鼓牙板密如爆豆,二胡三弦咿咿呀呀,而以大槐树为中心,数百名老幼村民则围作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踮脚伸脖,屏息以待。因为不想被人认出,李进前把羽绒服的帽沿拉下来遮住面部,使劲的挤到了场子里面;刚刚寻处立定,便听得一个苍老的声气唱道:
人老啦,人老啦,
人老先打哪儿老?
人老先打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
水源镇瞎子演唱团共有五位成员,均系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人;说是瞎子,其实人人眼睛明亮,一点儿也看不出瞎子的迹象。老人们俱为戏班出身,个个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常爱在正式演唱前现编现唱一段“帽子戏”,或相互间插科打诨,或和听众互逗取乐,且编出来的唱词语句合辙压韵,曲调中规中距,极具乡土情味,因此在全镇很有名气,在娱乐方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下,竟能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大受乡民欢迎,经常在各类红白喜事娱乐场中露面。一段“帽子戏”唱完,众人轰然拍手叫绝,就连满腹心事的李进前也被逗得忍俊不禁,噗嗤一笑,满腔烦情愁绪霎时间化为乌有。
接下来,但见雪白的电灯光影里,四位老人分别敲锣打鼓拉二胡弹三弦,最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待过门声一停,先是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的扮一个鬼脸,然后伸手将两只眼睛的睫毛捏住向上一提,立时便变成了只有眼白没有眼仁的瞎子模样。在围观众人的哄然叫好声中,老人一面敲打云板,一面随了锣鼓二胡三弦的节拍放声吟唱起来;其嗓音苍凉喑哑,唱腔抑扬顿挫,吟唱的却是五八年吃食堂时候的故事:
想起来,五八年吃食堂,
俺眼泪流老长啊;
……
红薯面,红薯馍,
离了红薯俺不能活啊;
……
吃顿红薯叶,
队长说俺家在改色(打牙祭之意)啊;
……
整整三天没见一粒粮,
隔壁的大嫂她生生饿断了肠啊;
……
老人每唱至“啊”的音节时,其余四位老人便拖长音调,齐声伴唱;全场听众仿佛受到感染,竟也跟着摇头晃脑,大声应和起来。一时间,众皆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再接下来,五位老人便开始此唱彼和、亦唱亦白的哭诉当年的苦难往事了。这些往事全部有根有据,主人公也有名有姓,发生地点自然在水源镇所辖的各个村落:某某村某某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半夜间爬起来偷窃了生产队保管处的一袋绿豆,结果被人发现追赶,逃跑时慌不择路,一头栽进蓄水池里淹死;某某村某某人原本兄弟和睦,温良恭俭,却为了争夺一小块红薯面馍馍而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结果哥哥失手将弟弟打死,哥哥愧悔之下自己也撞墙而死;某某村某某人感到快要饿死时,因为害怕暴尸荒野,就提前几天偷偷给自己挖好一个小土坑,这天,他觉得自己即将不行了,就拼命爬至土坑旁边,结果发现早已有人抢在他的前面躺倒在了土坑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打那以后,三叔三婶再也没来城里找过李进前,但却整日在村里到处宣扬李进前忘恩负义,是个大骗子,骗吃骗喝了他们整整十八年……
突然,一阵急促震耳的锣鼓牙板敲击声打断了李进前的思绪。他抬头一看,发现村尾方向灯火通明,又隐隐传来嘈杂纷乱的语声,这才记起天黑前柳康健曾打过电话,汇报说张天远今夜专门邀请了水源镇瞎子演唱团来村演唱,宣传种粮好处以和公司组织的十人宣讲团对抗;想了想,便步出树林,沿着村中小路慢慢朝向仲景坡前的大槐树下踱去。
李进前走至大槐树下时候,演唱即将开始,锣鼓牙板密如爆豆,二胡三弦咿咿呀呀,而以大槐树为中心,数百名老幼村民则围作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踮脚伸脖,屏息以待。因为不想被人认出,李进前把羽绒服的帽沿拉下来遮住面部,使劲的挤到了场子里面;刚刚寻处立定,便听得一个苍老的声气唱道:
人老啦,人老啦,
人老先打哪儿老?
人老先打头上老,
白头发多,黑头发少!
……
水源镇瞎子演唱团共有五位成员,均系七十岁以上的老年男人;说是瞎子,其实人人眼睛明亮,一点儿也看不出瞎子的迹象。老人们俱为戏班出身,个个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常爱在正式演唱前现编现唱一段“帽子戏”,或相互间插科打诨,或和听众互逗取乐,且编出来的唱词语句合辙压韵,曲调中规中距,极具乡土情味,因此在全镇很有名气,在娱乐方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下,竟能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大受乡民欢迎,经常在各类红白喜事娱乐场中露面。一段“帽子戏”唱完,众人轰然拍手叫绝,就连满腹心事的李进前也被逗得忍俊不禁,噗嗤一笑,满腔烦情愁绪霎时间化为乌有。
接下来,但见雪白的电灯光影里,四位老人分别敲锣打鼓拉二胡弹三弦,最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待过门声一停,先是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的扮一个鬼脸,然后伸手将两只眼睛的睫毛捏住向上一提,立时便变成了只有眼白没有眼仁的瞎子模样。在围观众人的哄然叫好声中,老人一面敲打云板,一面随了锣鼓二胡三弦的节拍放声吟唱起来;其嗓音苍凉喑哑,唱腔抑扬顿挫,吟唱的却是五八年吃食堂时候的故事:
想起来,五八年吃食堂,
俺眼泪流老长啊;
……
红薯面,红薯馍,
离了红薯俺不能活啊;
……
吃顿红薯叶,
队长说俺家在改色(打牙祭之意)啊;
……
整整三天没见一粒粮,
隔壁的大嫂她生生饿断了肠啊;
……
老人每唱至“啊”的音节时,其余四位老人便拖长音调,齐声伴唱;全场听众仿佛受到感染,竟也跟着摇头晃脑,大声应和起来。一时间,众皆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再接下来,五位老人便开始此唱彼和、亦唱亦白的哭诉当年的苦难往事了。这些往事全部有根有据,主人公也有名有姓,发生地点自然在水源镇所辖的各个村落:某某村某某人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半夜间爬起来偷窃了生产队保管处的一袋绿豆,结果被人发现追赶,逃跑时慌不择路,一头栽进蓄水池里淹死;某某村某某人原本兄弟和睦,温良恭俭,却为了争夺一小块红薯面馍馍而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结果哥哥失手将弟弟打死,哥哥愧悔之下自己也撞墙而死;某某村某某人感到快要饿死时,因为害怕暴尸荒野,就提前几天偷偷给自己挖好一个小土坑,这天,他觉得自己即将不行了,就拼命爬至土坑旁边,结果发现早已有人抢在他的前面躺倒在了土坑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