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政君说的事情,有些王嬿知道,有些也是第一次听说。她没想到,今天见到的这个面色老成的郭怀,家族竟然有如此由来。
王政君接着说:“郭解被诛。裴家出面保护了郭家最后一脉。这一脉到了郭解孙辈时,出了郭梵,当了蜀郡太守。郭梵的儿子就是郭伋。郭家人虽然已经进了朝堂,但骨子里还是有游侠信义之风。郭伋本人就是以信义闻名。郭怀今天既然能替父亲说出这些话,说明郭伋心向大汉,而非你父亲。特别是他说许负当年临终预言,这事情就差不多十足可信。郭家、裴家的子孙断不会拿许负的名声作幌子。郭怀的话中也传递了郭伋的一个意思,如果走到了那一步,他愿做陈平、周勃。当然,到底如何,以后还要走一步看一步。嬿儿,老身要问你,面对你父亲,你当如何自处?”说罢,回头凝视着王嬿。
王嬿知道,这是王政君在郑重的问她态度。她与王政君相处多年,感情早已至深至厚,或者说在这椒房宫中两人相依为命也不为过,所以并不紧张对方会误会。王政君说郭伋愿做陈平、周勃,是说汉初旧事,吕后死后,陈平、周勃联手铲除了吕氏诸王,拥立孝文皇帝即位,恢复汉家刘姓正统。这分明就是认为她父亲王莽肯定是要篡位夺权,所以定下的方案。王嬿微微拧了一下眉头,道:“大姑奶奶,郭怀说的对,我是汉家的媳妇,当守汉家的妇道。”
王政君慈爱的看了王嬿一眼,说:“苦了你了,你是好孩子。”说罢,祖孙两人静静的站在大殿前,望着星星点点的夜空。
未央宫中,王莽坐在一间公房内正中座椅上。王舜坐在一边。两人虽只是堂兄弟,但样貌颇为相似,又都是中年略微发福的样子。只是王莽身形更加高大,王舜稍微佝偻一些。
王莽道:“这些天,辛苦你了。刚才我看了近期的奏报,你们的压力不小。”王舜到底是王莽的同族兄弟,也是左膀右臂之一。与王舜单独相处的时候,王莽不会用“予”自称,显得疏远。
王舜道:“还好,各府各署都很用心用力。但是长此以往,朝廷是吃不消的,东西两边的战事还是要尽早结束的好。陛下是否考虑,催促一下王邑。东面是关键。”
王莽思索一下,道:“战场上的事情,我倒不担心。长安这边城坚池深,粮物丰足,而且与洛阳之间太平安稳,就算灭不掉赵明霍鸿,坚守个一年半载是断无问题。如果王级能打得好一点,等待贼兵疲惫,出去灭掉他们也是易如反掌。王邑那边我也不担心,他统兵多年,经验丰富,况且这次带走的全是关中精锐。如果兵精粮足的皇师还打不过翟义那些乌合之众,就说不过去了。”
王舜听了,点点头,疲惫的说:“如此说来,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王莽道:“你派去请杨宝的人怎么样了?”
“回来了,但是没请到,只请到了他的弟子胡一烈。”王舜说的自然是哀章,“按照之前计划,给了他弟子胡家几个太学的名额,臣派哀章先接了胡家的子弟,再到弘农。这次倒是进了门,但仍然未见杨宝。杨家人说杨宝离开了弘农。我们安插在弘农郡守府的人也说,杨宝应该去了华阴,可能进山了。可按照陛下的旨意,我们早就在华阴山安排了人,至今也没有寻到。在华阴县杨府附近盯梢的人,也没有回报任何有用的信息。”
王莽道:“这才是我担心的事情。”
王舜斟酌了一下,
才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宝之事,纯粹是山野之人杜撰,以讹传讹,那些什么华阴遇仙、四世三公,都是虚无缥缈之事,怎么可能当真发生?”
王莽耐心道:“你不明白。杨宝的事情,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气运,是大势。如果杨宝愿意入朝,就算不做官,到太学里面当个祭酒,也可以。假使他有遇仙经历,他后人的四世三公就可以落在我的朝堂上,能巩固我的运脉。他若没有遇仙,以他的德望,只要肯来归附,天下儒生也可归心了。你看龚胜、龚舍的态度就能说明。二龚可是代表着江淮齐鲁一带的儒家,小看不得。”
王舜嘴中干苦,说不出话来。对于王莽心中所盼,他当然了解。帝位似乎近在咫尺,只要迈过去关键的一步,就可以掌握在手中。但是这一步何其遥远,中间隔着千万人心。王莽不敢草率的迈过去,他怕万劫不复,可他毕竟想,非常想。但是自己呢?过去,王舜一心支持王莽上位,因为他没想到王莽会想上到皇帝位。当一个权倾天下的权臣不好么?像霍光一样。而且姑母在太皇太后的位子上已经很多年,好像身体硬朗的还能再留很多年。这些年里面,王家尽享荣华,还不会受到多少牵累。陛下你想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想建立心中的理想世界,这些我都理解,我也愿意辅佐您完成心愿,但现在的权势还不够么?为什么非要推掉刘汉取而代之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