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桑岛

加入书签


  在距离黄县县城北面海岸线约2公里处,有一座因为海底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屿,距今已有几万年。从远处看,因其形状似桑叶,所以当地人就给其取名为桑岛。

  桑岛面积很小,也就2平方公里左右。随着人们造船技术的发展,小小的桑岛也逐渐迎来了来此定居的平民。桑岛上的人们世代以打鱼为生,需要购买生活必需品时,渔民们就会驾驶着自己的船只,船只上带着捕获的各种海鱼,前往黄县县城。

  发展到东汉时期,桑岛上已经大约有了百户居民,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村落了。不过,随着东汉王朝日益**、民不聊生,越来越多的人看抢劫他人财务而生存,所以此时的山贼、流寇、海贼等逐年增多。桑岛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岛内的海贼也是日益增长,到今日竟然成为了海贼的一个聚集点。这些海贼,霸占了当地村民的房屋和渔船,然后凭借着渔船的优势,经常进入东莱郡进行掠夺,让东莱郡的百姓和官员都十分头疼。

  时至今日,东莱郡周围的海贼数量是越来越多,对居民的掠夺也是越来越频繁,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所以今年东莱郡太守就给郡内的营兵下了剿灭海贼的命令。

  西汉时期在郡内是设置都尉主管郡内军事的,虽然都尉也归太守节制,但是也是削弱了太守的一些权利的。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因为都尉一职有些削弱,所以光武帝就废弃了都尉,管理郡内军事的事情也交给了太守,所以此时郡内的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太守指派的。

  这样做就把郡内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太守一人,造成了权利的集中,后来甚至好多地方的居民都是只知有太守而不知有皇帝。这样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汉末年的动乱。

  集合完毕,大部队在两位军侯的带领下出发了。因为要去桑岛,所以必须有船只。400营兵,用了将近两个时辰,终于走到了距离营兵营地不到20公里远的码头。

  此时天还不算太晚,码头处还有会不时看到一些出海打鱼归来的渔民。头一次看到这么多兵士,不少渔民都停在了码头附近,想着看一看这些他们很难见到的兵士,看看这些人和自己有什么区别。

  “都说兵贵神速、善于隐藏,可这也相差太远了吧!”郭毅心中吐槽不已。

  “如今天色尚早,我们先在这里休息一番,等天色晚一点后再出发,然后夜袭桑岛。”郭毅听到什长说的话后呆了、傻了、懵了。心中直呼,这都是什么操作啊!几百人在码头等着,这是唯恐海盗们不知道吗!还夜袭,就这样还能夜袭吗?如今这种做法,估计部队的行踪早都暴露了,怎么还能夜袭?郭毅心中不禁吐槽。

  士兵们听到消息后,三三两两的就找地方一坐,闲聊起来,武器扔得满地都是。

  闲来无事,郭毅就不停的四处观察,在看到停在码头的船只时,郭毅不禁心生赞叹,没想到这时候的造船技术都这么高了!

  汉代的造船业是挺发达,战船及水军的数量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战船的种类有楼船,戈船,下濑等多种。楼船在汉代大量生产,规模宏伟,结构一般为三层,大的会有十余层,高十余丈。船上有楼数重,每层的四周都有有许多的战格、弩窗、矛穴,利于士兵战斗杀敌。有些楼船上甚至还有抛车、垒石等,整个楼船就像一个堡垒一般。楼船由汉代水军“楼船士”驾驶,在“楼船将军”指挥下作战,可攻可退,每只船都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

  戈船也是主要战船之一,“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葆,盖照烛涯埃”。汉代专设“戈船将军”指挥戈船作战。

  下濑也是一种战船,较为轻便,可在水流湍急与有礁石的河流航行。汉代也专设有“下懒将军”,以指挥作战。

  此时在码头处就停靠着一艘三层楼船,长度不低于20米,楼船顶部有一面幡帜,用来提升军威,旁边还有立着一个战鼓,用来鼓舞士气。

  “做饭了啊!”一个士兵惊呼道。

  郭毅听到后,看向士兵手指的方向,只见一道炊烟缓缓从地面升起,如一柄利剑般直插入高处天空。郭毅无奈的摇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