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六章:晋州之战(中)

加入书签


    城山总指挥部接到晋州的战报,一面派快船前往名护屋,让袁一鸣暂停和谈;一面又命驻守在忠州休整的第二师回援,同时要求李朝尽快派兵支援晋州城。

    在这次晋州之战中,李朝尽显猪队友的一面,差点没把总指挥部的一帮人气死。

    晋州被围的消息传出,周边李朝官军畏敌如虎,并无一人支援。

    因募兵有功被升为庆尚道观察使兼嘉喜大夫的金诚一听闻晋州被围,派遣的均是“假将”义兵——“令三嘉义兵将尹铎,宜宁假将郭再祐,草溪假将郑彦忠等,由东而入,陕川假将金俊民,由北而入,全罗义兵崔庆会,由西而入,固城假将赵凝道,伏兵将郑惟敬,由南而入”。

    多路援军云集晋阳,各路只有数十至一两百人,“尹铎领二百余名,郑彦忠领百余名……金俊民领敢死士八十余人”,“初晋州告急于诸阵。郑仁弘令假将金俊民、中卫将郑邦俊等,自择精锐射手五百余名,驰送赴援”。最先赶到的郭再祐部,沈大承所率也不过一两百人。

    这些援军总数加起来实际不过千人,亦不是接受正规训练的李朝士兵,而是地方豪强以私奴组建的义军,在晋州围城战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在这些人当中,金俊民所部战斗力尚可,但与郑邦俊等合兵也仅有五百余人,因其出身低贱,吏曹论功之时,公然称他为“其族系庶孽”。金俊民再有才能,也难以因功升迁,发挥不了大作用。从阴暗的角度来说,金诚一所作所为,有借着倭军之手消耗义军的嫌疑。

    支援不利不说,在用人方面,金诚一的决策也极为不妥。

    金时敏面额中流弹,伤重不起,金诚一趁机派手下亲信接管了晋州防务。

    接管晋州防务之人姓徐名礼元,是李朝儒家名士徐仁元之弟。靠着兄长的名望,徐礼元无功被提拔为边帅,与金俊民成了鲜明对比。

    战前在咸镜道,徐礼元因杀良冒功而屡被弹劾,倭军釜山浦登陆时,他正好任金海府使。四月十九日,黑田长政率领的第三军、毛利吉成率领的第四军一部联合进攻庆尚道金海城。徐礼元打算从水上拦截倭军,结果被黑田长政打成了狗。倭军割取城外的禾苗野草将护城河填平,然后翻过城墙,徐礼元见大势已去,出城逃走,因此捡回了一条小命。

    如这样一个才能平庸之辈,却委以重任,简直是把全罗道的安危视作儿戏。

    第一次晋州之战,李朝人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大型会战中击败了处于绝对优势的倭军,这对倭国诸将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历史上,倭军破城后,对晋州百姓展开了血腥T杀,就有泄愤的因素。另一方面,据传晋州城内储存着大量粮草,这是倭军眼下急需。综合两方面的原因考量,晋州城,倭军势在必得。

    九月末,总大将宇喜多秀家再度聚兵,亲率倭军主力尽出。锅岛直茂、黑田长政、加藤清正、岛津义弘部兵力共约25000人,小西行长、宗义智、松浦镇信、长谷川秀一等部兵力约26000人,自己统率兵力18000人,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等部兵力约22000人,一共约92000兵力,进攻晋州城。

    这一次出兵,等于公开将之前三方签订的初步和谈条约撕毁,宋洲接到消息,随即封锁了李朝海峡,禁止任何倭船来往李朝与倭国。

    打探到倭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反应迟钝的李朝军队终于有了动作。

    权栗、金命元等人集结李朝官军、义军数万于宜宁,打算渡过南江,逼近釜山。

    郭再祐、高彦伯等称倭军集结一地,声势浩大,而李朝军队人数虽多,但堪战者少,且前无粮草,不可轻易前进。巡边使李薲责骂诸将逗留不进,与权栗合谋渡江,抵近咸安。咸安城中空无所得,军中粮食缺乏,士兵只能靠摘生柿子果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