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起点

加入书签


  底下的人根本看不到三郎筹划平台,建立规范,制定标准的意思,只是眼睛一亮的说道,“包括核心的金光禁制都会外包出来吗”。

  这明显是跟着炼器阁转场的炼器师才能问出来的话,三郎点头说道,“当然,但最后的东西出了问题,我们也会找总包说话”。

  前期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品控怎么做,三郎是准备外包项目,以后说不定也会有外包人的情况,但目前来说,人力资源这条路不好走,连充足的人都没有,谈什么外包,所以,三郎才要做这个熟练工人的管理事务。

  至于后期采购会以什么方式和标准,目前除去陈丁两家,下面的经济活性还是很勉强,分包的问题如何解决,只生产不销售当然也会出问题,所以,建立商会的事情也迫在眉睫,而一旦私有的资产增多,阶级对立或者资源隔离就会产生,这些如何调控。

  三郎只是提出个引子,后面做事,还要靠每个人来规范才行。

  ......

  寒松山,丁家大礼堂,人越来越多,以前的祠堂有点放不下,只能再次的建了一个专门用来开会的地方。

  整体上是竹木框架,四方大殿,长条大案,几排竹椅有种聚义大厅的感觉。

  除去丁家众多的管理者,外聘的筑基长老,三郎还召集了几个技术人员,高明德,这算是外地访问学者,边悟本,符墨总管,高文义,制墨管事,田广丰,白碳管事,还有丁家这边的炭器符各个承包者,和特别抓来的商队管事丁正言。

  “学堂后面再建设一串院子,要不请陈家的营造队过来规划一下,建成一片核心办公区域,建几座高楼分成几个部分,以后就是高新产业区”。

  众人一脑门疑问,这三郎又在说胡话,后面跟上的当然是瞎折腾,这几年,三郎的动作有大有小,当然好事多余无用功,但,这样的快节奏变革对于一些老人可不太友好,这二十年经历的比以前半辈子遇到的事情都多。

  看了一下不明所以的众人,产研销一体化的道路有点遥远,放下这个话头。

  “先要弄一个申请认证的地方,目前,你们这些人制定出个标准,器,符,禁,甚至人员或者各自的规模都要有个限制”。

  先说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主要围绕我们自身的产业服务,嗯,将种植和符炭这些都囊括进来”,这是标准化生产的第一步,当然需要自己制定标准。

  比如竹林的收取,吸收几年的灵气算作是合格,炼成的灵碳怎么样才能成为正品,或者外销品,什么品质可以用在后面的炼器上,这些都要分级,金光弩和爆炎弹需要用到的灵竹,肯定会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处理后合成的东西,比如灵竹板,或者更进一步形成的灵禁板都要有所区分。

  “这个事情对于以后家族的发展,或者和这片区域内修士的融合有很大的意义,要当成这几年的大计划来抓”。

  三郎自然看向了族长丁礼元,对方点头回应,“我明白,族里所有资源都会给学堂那边开绿灯”。

  十几年的影响,三郎还是带来了些改变,起码一些名词,丁家上面这些人还是可以理解的。

  以前三郎的想法都是靠着几个熟人落实,田母,三长老,丁家上面的这几个人,当然,资源也是掌握在这几个人手中,比如农庄林社,或者开始的扶助基金。

  这几年几乎所有的推进计划都要经过学堂里面的研究院分析后才会拿出来,也是有意的锻炼里面的人员,这些人包括学堂的学子,吸纳进来的教员老师,当然也有族里的一些人,族长,三长老,或者高静杰和高静蕾这些出师,也算不上的人。

  人的问题,或者人才在哪里都重要,十几年丁家的培育,这几年才有了些成果,也说不上是不是丁家的成果,或者更大一点说是这片区域的成果,或许更多的是木行宗的资源援助,让这地方的吸引力增加,这样看来,经济发展才是主要的吸引力。

  提过筑基是修真百艺的开始,而这片区域筑基的人肯定没有过百,这还是近几年资源跟得上的结果,要是按照传统修行界的定义,什么丹盟器协之类的,这地方连十个人都找不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