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朱厚照的特大改革

加入书签


  朱厚照与李东阳等人早就有矛盾争执,只是由于廉王朱厚烨的加入,稍稍搅乱了历史进程。

  比如是廉王进谏诛灭正德八虎之首的刘谨,也没有发生原历史上的刘六刘七大起义。

  边军也没有和京军互相调防,江彬之乱更没有发生,江彬此时还在边关担任原职,遭受上司狂虐。

  李东阳和谢迁也因廉王之故,都留在京城为官,还都是内阁中的重要成员。

  朱厚照对李东阳有恶感,真正的原因有三种,一个便是他想启用自己的心腹大臣杨廷和为内阁首辅。

  第二个便是想报复李东阳当年劝阻自己行施的京军与边军调防之策。

  第三种是他怀疑李东阳和谢迁二人特别看重自己的亲弟弟朱厚烨,可能以自己荒诞无行当借口,迎立朱厚烨取代自己做皇帝。

  这正如一块极好的大蛋糕放在那里,一个吃得饱饱的人对它丝毫不感兴趣,也不会加以珍惜。

  若是再加入一个人进来,即便他没有兴趣吃大蛋糕,也会心生争抢之意。

  具体原因无非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自私自利之感,宁愿我毁掉它,也不能让你独自享受。

  朱厚照也是这种想法,以前和现在以及将来,都会将皇位看得极重。

  哪里有原历史上那么任性妄为,总是认为反正承继大统的人,只有我一人可以做皇帝,我想怎么做就怎样做。

  此时的朱厚照正沦陷在报复李东阳的欣喜中难以自拔,叫你个老东西总是与朕做对,这下子遭报应了吧?

  想当年朕决定要将京军与边军互相调换驻防,你李东阳凭借着内阁首辅之位全力反对朕的决定,朕多次遣人劝说你,你都不松口赞同朕的决策。

  连朕使出坐在乾清宫门口拒不上朝作威胁,你都不为所动,执意不肯答应下来,让朕为此事丢尽了脸面。

  后来我那′贤’二弟廉王还公开劝谏朕将你留在朝中为内阁首辅,朕由于群臣劝谏,才无奈同意下来,看来二弟分明是你等的靠山啊!

  这些年朕一直对你和二弟防范甚严,却一直没有查寻到你们互相勾结的证据。

  这一次借助苏昭老儿犯错,朕索性将你逐出朝堂,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此两不相见。

  再将杨廷和杨先生擢升为内阁首辅,能够为朕解除后患之忧,有此数利可图,朕又何苦而不为之、、、、、

  谢迁向来口快舌毒,又有些性如烈火,他怒视了苏昭一眼后,大声呵斥着对方。

  “苏昭,你这个蠢货,纵百死也难恕你今日犯下的罪过。多少前辈好不容易挣来的官员福利,一朝全部被你一手丧尽,你将是整个大明官员的仇人。”

  第二天顺天府尹发出了通告,会试主考官苏昭因年老智浑,在做出减少录取名次后,没有及时将数据比对,才出现了北榜人数锐减的错误。

  昨晚苏昭已羞愧自杀,中榜和南榜人数不缺少,只有北榜少了十二个名额,明日进行补考,只考一天,择优录取优等生补为新科贡士,其他落榜举人返回原藉。

  不久之后,又一道圣旨打碎了无数人的希冀,也把孙山、龚仁、鲍纪三人推到了无数文人的对立面。

  鉴于山东布政使司主考官秦纮和副考官们拒绝收录孙山、龚仁、鲍纪三人为门生之事。

  圣上特地下旨通报,以后考生和考官不准以师生相称,回复宋朝的普遍叫法,会试贡试和殿试进士皆是天子门生。

  第二日北榜考生重考之时,朱厚照又颁发了第三道圣旨。

  将大明朝所有官员增加五分之一的俸禄,以此来保证厚薪养廉,又能平熄官员对改革科考的敌对情绪。

  朱厚照的三记重榔头确实给大明官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性,也让准备上书请奏的文官集团再也无话可说。

  如果上书请求撤消这三条律令,这些能够有机会担任各级考官的官员会得罪大明朝其他文武官员,也会和新一届进士们成为政敌。

  秦纮也受到了降职处分,今生也难以再有多么大的作为,只是秦纮为何执意不收孙山为门生,他总是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最终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迷。

  伴随着苏昭和秦纮相继倒霉,一个自杀谢罪,一个降职处分,再加上一个罢官免职永不复用的鲍锦,孙山也从“名落孙山”升级为“主考官杀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