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再次踏上科举路(一)

加入书签


  宋惕这才醒悟过来,为何觉得王才如此面熟,原来王才就是陪伴着韩续去拜见父亲宋容的人,也是当时自己最为憎恶之人。

  之前他一直认为是韩续等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将韩续和王才列为害父的罪魁祸首。

  不过经历了这几年的江湖磨练,宋惕早巳对王才和死去的韩续不抱有恶感。

  他的父亲宋容当时只想着报复独掌权势的崔博,又贪图王韩二人赠送的重礼贿赂,才出面猜题让崔博难堪,最终失败自缢而亡。

  既然宋惕早已解开心结,又感激王才兄弟出手相助,最重要的是双方已结成姻亲,以后便是一家人了。

  王才在经商途中,无意间发现宁王正在招兵买马意图不轨,也在大量招揽文武人才。

  王才兄弟俩已不容于正德王朝,他们又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便打算投靠到宁王麾下。

  一旦宁王能够像朱棣那样靖难成功,王氏兄弟有从龙之功,定能再次兴盛王氏家族。

  王才心思多谋狡黠,为了担心事情一旦失败,会连累到他们的亲人,又祸及到宋氏满门,便想到一条后路。

  他将妻子和小妹王莹都托付于宋夫人,伪造了他和王魁经商途中被强盗劫杀的现扬,让他们兄弟俩从此人间蒸发。

  又让王魁去招揽一帮亡命之徒占山为王,后来才带着众强盗去投效宁王,最后成了刘镇麾下的一员将领。

  王才则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和一套不俗的步战剑术,以及哄死人不赔命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获得了刘镇对他的器重,并将他视为心腹智囊。

  、、、、听罢王才的详细讲述,刘英不禁对王才起了忌惮之心,却碍于亲戚情面上,没有当面透露出来。

  当四人谈及未来的出路时,大家伙不约而同的想到离开水寨,远遁大海流亡国外。

  只是对以后经营何种生计,四个人起了些纷争,而且志向和目的截然不同。

  宋惕和刘英主张去和外国人经商,在海上做个有武装势力的海商,挣些光明正大的辛苦钱。

  王才兄弟俩则主张和江南海商一样做海上强盗,用武力夺取财富,又能增强自方的实力,王才还侃侃而谈的试图说服宋惕夫妇。

  “宋兄,依才之见,不如我们远遁海外后,暂时做一方海上劫匪,也就是世人所说的“海寇”。我在江南经商时,便听到江南海商收买或勾结倭国浪人一起抢劫海商,咱们加入也不算什么?”

  看到宋惕和刘英坚决反对,王才看向弟弟王魁,王魁早已视兄长为偶像,对王才言听计从,便出面提出一条建议。

  “兄长,嫂嫂,不瞒你们说,我们兄弟俩已与正德皇帝誓不两立,你们能不能容我俩带着麾下兵将自立一方,若有朝一日大明有变,咱们可以去投靠一方藩王,结成相互辅助的盟友,兄长和嫂嫂意下如何?”

  既然人各有志,何况水寨内的二千水军中也有不少人热衷于以抢掠为生,宋惕夫妇俩便一口答应下来。

  他们利用大明官兵急于围攻南昌城内的宁王之际,从长江水道进入大海,并迅速遁逃到一处小岛暂时安身。

  在小岛休整期间,宋惕夫妇将刘镇的俘兵全交给王才兄弟俩,并剔除自方队伍中的三百余名愿意去抢掠之人,一并交给王氏兄弟。

  十天之后双方分道扬镳,各自聚集起一方势力,他们的志向虽不同,却始终没发生过争斗。

  甚至有时候双方还会伸手相助,从过上了各自为政的海商或海寇生涯。

  由于疯传江西宁王举兵造反且声势浩大,孙青等人一直不许孙山去参加乡试。

  此时孙山才后知后觉,有些后恂自己当时没有多想一想,忘记了宁王会在今年举兵谋反之事,向李镇兄妹俩做出了今年参加乡试的承诺。

  眼看着农历六月快到月底了,离乡试之日已为时不远(得加上到济南府的时间),孙山顿时心急如焚。

  他告知家中亲人后,便来到沂水县衙拜见知县石礼,想向他打听一下宁王谋反的事情。

  石礼得知孙山的来意后,有些高兴的说出一个消息,令孙山感到十分意外。

  正德皇帝的平叛大军刚出京城不久,王守仁令人送来的平定宁王叛乱的捷报便呈到朱厚照御案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