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集众力开发荒山(二)

加入书签


  孙山决定等足踏水车建造起来后,用木制渡槽进行浇灌。

  至于他为何有这等想法,问题便是此处的白砂土不保水,水资源浪费太大了。

  用木头制作成渡槽,十几年甚至二十岁不用更换,只须加固好渡槽的支撑木木庄即可。

  即能节约人力物力,又能够节省水资源,总得来说利远远大于弊,又何苦而不为?

  等到大砖头烧制成功,垒砌护堤墙的事情都交给孙虎几个人负责。

  孙山则去打造水车处监工,有时候兴致来了,他还和木工们讨论如何使水车更加牢固些,更加耐用上些,更加轻便些。

  孙山提出的建议大多有实用价值,时常让木工们齐声大呼:“不亏是文曲星大老爷,连这等奇工淫巧之技也精通擅长,真是令小人们佩服不已。”

  可工匠们制作水车的某些重要精巧零件时,依然想尽办法瞒着孙山,害怕他看明白这些技术后,会传授给孙氏族人与自己竞争。

  自家祖辈们口口相传此秘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祖传工艺,一旦泄露给外人知晓,将来会打破他们子孙们吃饭的饭碗。

  孙山对此事也只能抱以苦笑,唉叹着这就是自古绝技失传的根本原因吧。

  雇佣的外姓村民或多或少的领取些工钱,数目虽然不大,对他们来说,农闲时能够挣取些钱财,也是额外的一大收入。

  孙虎等人将放踩踏水车处的岸边砌成斜坡砖墙,还很结实美观,即能防范土地坍塌,又能让水车更加牢固。

  孙山对此也十分满意,没想到明朝时的工艺技巧如此高超,砌墙技艺和制造水车的技术会如此发达且先进。

  孙山把全部精力放在改造荒山上,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借助现在仍然是农闲时,雇佣人手放火烧荒。

  又将几百亩荒田翻整了一遍,将大小石头搬到地头垒成小路,上边填充加上石灰的土块压实,几天后便成为结实光滑的路面,以后无论收获、种植都方便许多。

  等到天气转暖已不在结冰,孙虎和孙豹带着人,把工匠已完工的踩踏水车转移到河边。

  在工匠的指挥下很快将水车立起来,又设法将它稳固住,四周再打下桩基加固好,让水车稳稳的伫立在河水中。

  之前早已丈量过尺寸,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又用木桩稳固住渡槽,放在水车的出水处。

  接着便按照工匠们的指点,从高至低慢慢的铺设渡槽,并且按照一定的距离预留出水口,在出水口处用活动木板堵住流水。

  渡槽也隔一段距离设有挡水板,浇水时从远处先浇起,然后卡住渡槽挡水板,再打开活动木板,便能从远至近逐渐的浇完这些土地。

  这样以来能够节省下许多河水,也就意味着能够省下许多气力和人力,劳动效率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倍。

  孙虎则带着人将水车没有与河道挖通的泥土挖掉,由于天气还有点儿太寒冷,还特地备下些烈酒用于取暖。

  几个早已说好价钱的壮劳力不顾及河水冰冷刺骨,跳进水中将仅剩不多的泥土挖去,便挣扎着爬上岸来。

  他们略喝些烈酒并烧火取暖,换上干爽衣衫后,一个个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孙河带着几个壮小伙,在工匠的教说下,用足飞快的踏动水车。

  用了没多久,河水通过水车上的勺斗,便提升到高处,然后倾倒进一个略大些的渡槽中,顺着渡槽向下方流去。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流水便传送到最远处的地头,水量十分充足且绵绵不绝。

  由于天气温度太低,孙山怕冻坏了他们,立即让孙河等人上岸烤火取暖,又让他们换上暖和干爽的棉鞋。

  这已经证明用足踩踏水车可以汲水浇田,这些荒山荒地便能成为孙氏长房的发家之基础,将来为他们带来丰足的财富。

  既然有了充足的水源,租种荒田便能有了稳定的收入,旁边看热闹的孙氏族民,便纷纷向孙青老爷子请求佃租荒田。

  这几百亩荒地依靠孙氏长房一脉是种不完的,孙青和孙虎孙豹经过仔细协商后,将其中大多数荒田承租给孙氏族人,所收的租税也比平常的荒田租赋少了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