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睁眼,李定国被我打了板子

加入书签


  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四月初一的昆明,北风轻拂,让人觉得稍稍有些凉意。

  正午,广远门外约十五里处的西校场,数千兵马阵列于此,除了偶尔几声马儿的响鼻外,整个校场只能听到点将台上军棍落在皮肉上的闷响。

  平东王孙可望戴大帽、着金色山文甲,大马金刀的端坐于点将台正中,默默看向前方军棍下咬牙硬撑着不出一声的安西王李定国,目光中没有丝毫得意之色。

  就在几分钟前,李定国愤然卸甲,走上去接受杖责的时候,孙可望的身体被一个来自400年后的灵魂占据,此时的他,已不是原来那个渐生骄奢的大西平东王了。

  只用了短短一分钟时间,他就明白了现在的状况:多次整饬纪律的大西军占据云南一年以来,重新任用了原明廷的地方官员,之后以雷霆之势惩治贪腐,荡涤明朝官场遗留的污泥浊水,税收和抚民策略也渐渐稳定,加上粮食丰收,基本实现了百姓丰足,兵民安乐,可以说此时的云南是明末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但在云南之外,千里赤地,兵祸连绵,百姓成了两脚羊,一两银子就可买到五斤人肉。

  被拥为汉家正统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畏满清如蛇蝎,无心对抗清军,带着逐渐缩水的朝廷四处落跑,滥封侯爵,甚至发放空白敕书,根本无力节制拥兵自重的各地大员。

  永历朝廷的士大夫们要么忙着攀附新主子,以图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要么党同伐异,相互攻讦、拆台,大难到时,只管义正词严地骂上一通,即使丢了脑袋,也落个史书留名,何乐而不为?

  至于汉家天下、黎民百姓,在朝廷大员心中就得往后挪挪位置了,不然怎么会海贼守国门,流寇死社稷!

  能有现在云南的局面不容易啊,孙可望握紧拳头,连脚趾都已经蜷成了一团。

  可笑的是,之前那个“正品”孙可望执意要打李定国的这顿军棍,不过是为了面子,要给素来心直口快、动辄顶撞自己的这个义弟一个下马威而已。

  殊不知,这顿杀威棒为日后的联明抗清埋下了极大隐患,说是汉家天下的最后一道长城始毁于此也不为过。

  怎么办?像史书记载那样,九年后出卖云贵基业,辫着鼠尾,向满清勋贵摇尾乞怜,最后兔死狗烹,被射杀于猎场吗?

  绝不!

  孙可望面沉如水,心中焦急万分,有心现在就停住军棍,又担心二弟李定国脾气太倔,搞得火上浇油,兄弟俩直接反目成仇,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了。

  一颗汗珠,从额上滚下,不偏不倚地进了眼角,刺得眼睛又涩又痒,孙可望不得已抬手擦了一下。

  旁边同样着金色山文甲的定北王艾能奇见到,侧着身子凑过来,小声笑道:“大哥,别担心,定国皮糙肉厚的,士卒们也不会往死里打,这顿板子算不了什么,得些教训,以后他别顶撞大哥也就是了。”

  艾能奇箭术高绝,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骁将,但战场之外太动脑筋的事,就不太指望得上了。

  “还是太年轻了啊……”

  孙可望心中叹息一声,侧头看向大西四王中这个自己的小迷弟,微微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在原来的历史进程中,艾能奇将在下个月带兵北上平叛,在路上被土司禄氏兄弟的伏兵用毒箭射杀,年纪轻轻就断送了性命,其部下将士攻克东川后,激愤之下杀了许多人,使得云南各地抗拒过大西军的土司人心惶惶,过了许久才渐渐安抚下来。

  若是自己这个乱入的灵魂真的可以改变历史,首先就得把这员大将的性命保住,试想一下,李定国东征的时候再有艾能奇相助,恐怕就不是两蹶名王那么简单了。

  另一边的抚南王刘文秀则坐得四平八稳,目光空洞地看向前方,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察觉到孙可望的目光看了过来,他扭头扯出一个微笑,轻轻点头算打过招呼后,又转回去看向前方不断落下的军棍。

  这位大西四王中的老三,性格沉稳,眼光独到,对名与利都比较淡薄,虽政治能力不如孙可望,军事能力亦不如李定国,但在谋略方面一定冠绝其他大西军将领无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