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奇气横溢-第2/3页

加入书签
  王珪有四个女儿,其中长女嫁给了李格非。王珪还有五个儿子:仲修、仲山、仲嶷、仲岏和仲煜。仲岏有两个女儿,也就是王珪的孙女,长女嫁给了蔡京。王珪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晁端友,生下了一个儿子晁补之,就是后来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那个晁补之。晁补之的姑姑嫁给了曾巩。曾巩与王安石家关系很好,两家世代结亲,王安石有一个弟弟叫王安国,娶了曾巩的妹妹。而蔡京与王安石又有关系,他的弟弟蔡卞娶了王安石的女儿。

  王珪,当了十六年首辅;王安石,是神宗时期的首辅,主持变法;蔡京,是崇宁朝首辅;曾巩,虽然没有当过宰相,只担任过知州一类的职务,但是他的弟弟曾布,也担任过首辅。

  这样的圈子,就问你们怕不怕?

  冯过偷偷瞄了瞄王仲岏女儿几眼,唇红齿白、眉眼如画的小娘子呀,还会不会嫁给千古第一奸——秦桧呢?

  还有……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呢,家庭圈子竟这般硬实,又还会不会嫁给时任内阁次辅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呢?

  至于王珪,也是大大的有名。

  王珪为相(首辅)时,少有建明,被时人称为“三旨相公”。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皇帝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庆历五年,韩琦知扬州时,官署后花园中有一种叫“金带围”的芍药,有四盆,每盆都开了一朵花,而且花瓣上下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因此被称为金缠腰,又叫金带围。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同在大理寺供职的王珪、王安石正好在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他正好身体不适,就临时请路过扬州也在大理寺供职的陈升之参加。饮酒赏花之际,韩琦剪下这四朵金缠腰,在每人头上插了一朵。说来也奇,此后的三十年中,参加赏花的四个人竟都先后做了宰相(首辅)。此即为“四相簪花”。

  正兀自微微出神,与他同龄的李清照一本正经的拱手道:“多谢改之师兄赠词。”

  既非福礼,又称“改之师兄”,这位师妹果真是特立独行、古灵精怪呀,冯过拱手称“不敢”。

  李清照眨了眨眼,很是认真的说:“师兄太谦虚了,你的七夕词与中秋词一出,天下传唱,再无人敢动笔写此二文,是别人不敢才对。”

  冯过张了张嘴,好吧,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关键是,你可是要成为史上第一才女的,要不要这么“咄咄逼人”?

  讲真,见多了“历史名人”,他似已有“免疫力”,但一旦李清照当面,却仍是恍惚了一阵。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在那个时空,冯过是拿李清照当偶像看待的。或者说,在他看来,李易安绝对是位文坛宗师级别的人物,即便与男子相较,也不遑多让,巾帼不让须眉也。

  但这么一个婀娜少女俏生生的站在面前,乌漆的眸子凝视着自己,这让他居然有些莫名的紧张——李大才女攻击性好强哪。又或者说是他晓得她日后会有多大的成就方感压力,徐元杰与刘几就没太多感觉。

  事实上,李清照也算是“名动京师”了,一阕《如梦令》平空出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而她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昌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昌明皇,告诫大定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京中名士便评曰:“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