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求救-第2/3页

加入书签
  饭后奄奄黄昏,正值阴气上升,阳气下降的时候,守城将士疲累了一天,此时四周昏暗,无端的会感觉烦闷、抑郁,生物钟处于困乏、松散状态。

  他们便会趁此时大肆进攻,使宋军身心俱疲,渐趋精神崩溃之势。

  杨延昭暗自心惊,此前攻城,只是一支或两支,最多四支队伍。现在,整个大本营几十万兵马同时集结攻城,这也不合兵法啊!

  兵法云:攻城略地,久攻不破者,宜分兵,有劳有逸,久困必破。

  杨延昭自幼熟读兵法,当然知晓,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才是攻城之道。

  整个太原府,共有四个城门,若这么多兵马同时进攻,甭说攻城了,只怕兵士转身都费劲,必然乱成一锅粥,有劲无处使,因为这不像打仗,更像是赶大集,看大戏,凑热闹而已。

  想想也是,好比后世的长假一般,短短七日之内,全国几亿人马,同时向为数不多的各个景点集结,景区道路阻塞,游客滞步不前,如厕难、就餐难、观景更难,人与人之间,前胸贴后背,即使你想停住脚步,歇歇脚,都成了一种奢侈,一种渴望,一种梦想!

  那,一锅滚烫的桐油从头顶泼下,无处躲无处藏,只能听天由命,将会死伤无数,乃兵家大忌。

  杨延昭正纳闷呢,天色渐暗,本该掌灯的时节,他们已经开始拆除营帐,折叠打包了……

  这一幕,对所有的将士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吹灯拔蜡卷炕席,这是大军要连夜开拔的前奏。

  “这……这,怎么可能?”

  城楼上的杨延昭,一时怔住,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疑是看花了眼。

  围困太原府以来,西夏军仰仗兵多将广,运用车轮战术,昼夜轮番叫阵攻城,欲消磨拖垮宋军的抵抗意志。

  西夏将领志在必得,杨延昭也已做好一心赴死,与城池共存亡的准备。

  这一战,西夏军可谓占尽天机,天时地利皆在他们一边,杨延昭无论如何也翻不出他们的掌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胜负已定。

  捷报在即,军功闪耀,胜利的果实唾手可得。

  在摘桃子的关键时刻,西夏大军却把铺盖一卷,走人了。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谁信呐?

  难道是西夏军另有所图?抑或是接到了比攻陷太原府更迫切的作战任务?

  杨延昭疑惑万分,百思不得其解中,已是斜月高挂,四处无声,几十万人马不见了踪影。

  夏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沙场,薄薄的轻雾泛起,遮盖住了血色弥漫。

  许多萤火虫在空中来回游戈,扑朔迷离,就像远远观望上元之夜的花灯,忽明忽暗。

  草地里,不时响起小虫的叫声,仿佛在黑暗里歌唱生命的美好!

  昨夜,血雨腥风的攻城战,好像,只是一场梦!

  杨延昭禁不住感慨万千,饱含泪水轻吟道: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城头铁鼓声犹振,

  战罢沙场月色寒。”

  吟罢,竟泪流满面!

  杨延昭内心十分清楚,他能渡过此劫,定是四哥信中提到的公子出手了。

  全仰仗赵楠的围魏救赵之计,杨延昭方安然无恙。

  若非公子及时攻陷西夏皇宫,第一时间下严旨,迅速召回西夏在外征战的大军,恐怕他杨延昭壮志未酬,便以身殉国了。

  “公子大恩大德,延昭没齿难忘,有朝一日,定会涌泉相报。”杨延昭恭恭敬敬施礼于天,暗暗冲天发誓道。

  且说围困太原府的西夏大军,统领野利旺荣接旨,要他三日内率军返回都城,否则,视为抗旨不遵,军法从事。

  太原府到兴庆府,一千四百余里,三天时间赶到,只怕不眠不休,也难以完成任务。

  再者,眼看就要拿下太原府,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多少将士都会因此一役,而拜将封侯,加官进爵,至此青云直上,封妻荫子。

  有道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野利旺荣身为三军统帅,完全可以拖延之日,拿下太原府再回去复旨。届时,功过相抵,也未可知。

  当然,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