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嘛说这种丧气话这次开封发解试进士科只取解两百一十八人,你在第五十八,这是中上的水平了,还是有机会争一争的。”
“开封府取解两百一十八人,那别的州府也取解数十到上百人不等,这加起来就是数千人,我在开封取了第五十八的名次有什么用况且往年只有那二三十人能进士及第,上一次多一点,也只有五十人。”
经她这么一说,薛吉也觉得秋闱得解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毕竟真正的战场是在省试和殿试上。想到这里,他也有紧迫感了。
“哎,不说了,我得看书去了。”
薛吉道“你不是说没机会了吗那还浪费这个时间做什么,走,我陪你吃酒去”
沈霁却不想出去喝酒,道“正是因为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我才更要抓住它啊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就不陪你去吃酒了,你去找别人玩吧”
薛吉“”
他哼了哼“我找窦説去”
他匆匆地跑了,结果窦説也要闭门读书,还说自己愧对家人和老师的教导,排名竟然都落到百名开外了
薛吉“”
一个两个都读书,他一个人反倒显得游手好闲。他不想去找那些狐朋狗友玩,受到这二人的影响,就只能回家读书。
沈霁上榜了,理应与她的老师分享这则好消息,于是第二天,李穆休沐,她便跟李云杳去了李穆家。
李穆在会客,他的儿子李惟简便先招待了二人。
“恭喜沈师弟秋闱得解。”
李惟简想到自己昔日还曾因沈霁性子跳脱,便认为她在文学上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如今沈霁从数千读书人中,挤进解试前五十八,足以证明他当初那是偏见。
他心中羞愧,自己年长沈霁许多,又有当翰林学士的父亲,却还是不如沈霁。
沈霁并不知道李惟简曾经对自己产生偏见,她高兴地回道“多谢师哥”
李惟简想了想,问道“不知沈师弟可带了解试的卷子”
“带了。”
沈霁每考完一场都会回家把自己的卷子再默写一遍进行复盘,所以早在贾琰等考试官批改卷子之前,她的卷子就已经被很多人看过了。这次她来找李穆请教问题,自然也要带上自己的卷子,以备不时之需。
李惟简先看的诗,然后是赋,最后才是杂文与时务策。他发现沈霁的赋风格明显,并不拘泥于科举上流行的“律赋”文体,也采用和偏向了自然随性、文学鉴赏性更强的“文赋”。
通篇都找不到什么毛病,唯一让李惟简眉头直跳的是沈霁这篇赋并不含蓄,她写了劝谏君王要有德行,但她并不是一味地劝谏,也不认同“君王只要有德行就行”的观念
李惟简按下这篇赋,转过头去看时务策。
他本以为沈霁生于富贵,长于温室,在时务方面理应没什么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才对。孰料她写的时务策反而是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不是她写的内容有多新鲜,而是她所思所想尽显真情,若不是对政务的利弊有独特的见解,她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李惟简看得入神之时,听见有人问“你觉得如何”
他还以为是沈霁在求夸,便如实道“此策问的是治河,则以治河之法为对策。许多人的治河之策在于加高加厚河堤的修筑,尤其是前几十年的战乱,摧毁了许多堤坝,加上年久失修,导致黄河总是决堤和泛滥,造成天灾。因而用更省钱的方式去修葺河堤是仍是主流意见但是如何修,很多人只会纸上谈兵,这篇策却引用了王景治河的经验,又结合了现下黄河的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开封府取解两百一十八人,那别的州府也取解数十到上百人不等,这加起来就是数千人,我在开封取了第五十八的名次有什么用况且往年只有那二三十人能进士及第,上一次多一点,也只有五十人。”
经她这么一说,薛吉也觉得秋闱得解似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毕竟真正的战场是在省试和殿试上。想到这里,他也有紧迫感了。
“哎,不说了,我得看书去了。”
薛吉道“你不是说没机会了吗那还浪费这个时间做什么,走,我陪你吃酒去”
沈霁却不想出去喝酒,道“正是因为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我才更要抓住它啊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就不陪你去吃酒了,你去找别人玩吧”
薛吉“”
他哼了哼“我找窦説去”
他匆匆地跑了,结果窦説也要闭门读书,还说自己愧对家人和老师的教导,排名竟然都落到百名开外了
薛吉“”
一个两个都读书,他一个人反倒显得游手好闲。他不想去找那些狐朋狗友玩,受到这二人的影响,就只能回家读书。
沈霁上榜了,理应与她的老师分享这则好消息,于是第二天,李穆休沐,她便跟李云杳去了李穆家。
李穆在会客,他的儿子李惟简便先招待了二人。
“恭喜沈师弟秋闱得解。”
李惟简想到自己昔日还曾因沈霁性子跳脱,便认为她在文学上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如今沈霁从数千读书人中,挤进解试前五十八,足以证明他当初那是偏见。
他心中羞愧,自己年长沈霁许多,又有当翰林学士的父亲,却还是不如沈霁。
沈霁并不知道李惟简曾经对自己产生偏见,她高兴地回道“多谢师哥”
李惟简想了想,问道“不知沈师弟可带了解试的卷子”
“带了。”
沈霁每考完一场都会回家把自己的卷子再默写一遍进行复盘,所以早在贾琰等考试官批改卷子之前,她的卷子就已经被很多人看过了。这次她来找李穆请教问题,自然也要带上自己的卷子,以备不时之需。
李惟简先看的诗,然后是赋,最后才是杂文与时务策。他发现沈霁的赋风格明显,并不拘泥于科举上流行的“律赋”文体,也采用和偏向了自然随性、文学鉴赏性更强的“文赋”。
通篇都找不到什么毛病,唯一让李惟简眉头直跳的是沈霁这篇赋并不含蓄,她写了劝谏君王要有德行,但她并不是一味地劝谏,也不认同“君王只要有德行就行”的观念
李惟简按下这篇赋,转过头去看时务策。
他本以为沈霁生于富贵,长于温室,在时务方面理应没什么经验,只会纸上谈兵才对。孰料她写的时务策反而是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不是她写的内容有多新鲜,而是她所思所想尽显真情,若不是对政务的利弊有独特的见解,她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李惟简看得入神之时,听见有人问“你觉得如何”
他还以为是沈霁在求夸,便如实道“此策问的是治河,则以治河之法为对策。许多人的治河之策在于加高加厚河堤的修筑,尤其是前几十年的战乱,摧毁了许多堤坝,加上年久失修,导致黄河总是决堤和泛滥,造成天灾。因而用更省钱的方式去修葺河堤是仍是主流意见但是如何修,很多人只会纸上谈兵,这篇策却引用了王景治河的经验,又结合了现下黄河的状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